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浩瀚星空中,宝马正以其独特的轨迹,书写着从传统到未来的壮丽篇章。十年前,当特斯拉以颠覆者的姿态震撼全球汽车行业时,宝马的电动化尝试——i3,却因续航能力的局限而被市场戏谑为“城市中的短暂欢愉”。彼时,奔驰的EQ系列也因“油改电”的策略被指缺乏诚意。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十年后的今天,宝马慕尼黑工厂宣布了一个震撼性的决定:2027年,这家百年车企将彻底告别燃油车时代,迎来新世代纯电平台的全面量产。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表示,这不仅仅是车型的迭代,更是宝马在设计、技术和理念上的全面飞跃。
在新世代车型的核心技术中,宝马的大圆柱电池尤为引人注目。特斯拉曾几度推迟的46mm大电池梦想,最终在宝马与其供应商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实现。配合800V高压平台,新世代车型仅需充电10分钟,便能增加300公里续航。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使得900公里的续航变得轻而易举。
当国内新能源新势力还在为月销量过万而欢呼雀跃时,宝马已经以“3年30余款新车”的凌厉攻势,向电动化转型发起了全面冲锋。从2025年上海车展全球首发的新世代驾趣概念车,到即将在沈阳工厂投产的iX3L,宝马正以其深厚的技术底蕴和体系化能力,重新定义电动时代的竞争规则。
回顾历史,宝马的电动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50年前,当大多数车企还在燃油车领域激烈竞争时,宝马已经以铅酸电池驱动的实验车型,展现了其电动化的初心。2013年,i3的上市更是将碳纤维车身、LifeDrive架构和可再生材料等超前设计带入市场,尽管这些创新在当时并未被市场充分认可,甚至被贴上了“华而不实”的标签。
然而,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在新能源浪潮的推动下,国产新势力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凭借耀眼的参数和豪华配置,在电动车销售榜单上遥遥领先。一时间,宝马、奔驰、奥迪等传统豪华品牌似乎在新能源领域失去了方向,被新势力远远甩在身后。
但宝马并未因此慌乱。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宝马悄然完成了电动化战略的“三重布局”:技术复利的积累、全产业链的护城河以及豪华基因的数字化重生。如今,宝马“新世代”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而来,全新设计、划时代技术集群、全新电子电气架构和高度集成的超级大脑等五大“全新”理念,让宝马在电动化转型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宝马的新世代驾趣概念车,不仅展示了宝马对未来出行的美好愿景,更体现了宝马在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上的深刻洞察。近三年的新车计划,从上海车展的全球首秀到年内将推出的10余款新车型,再到2026年至2027年的20余款新车,宝马正以“每个细分市场精准覆盖”的策略,重构竞争格局。
在智能化方面,宝马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在中国市场,宝马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先行者,早在2018年就推出了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语音助手AI应用。如今,宝马的AI助手已经能够支持无唤醒词交互和多指令理解,错误率比行业均值低60%。在2025年上海车展上,宝马更是推出了两大中国专属AI智能体“用车专家”和“出行伴侣”,它们能够精准识别口语化指令,并主动推荐服务,让宝马智能座舱在J.D. Power中国新车智能座舱满意度调查中跃居豪华品牌首位。
在智能驾驶领域,宝马则展现出了其“安全执念”。尽管新世代车型搭载了L2++级驾驶辅助系统,但宝马始终强调“驾驶员是第一责任人”。这种谨慎策略,或许将在未来涉及智能驾驶的交通事故中,得到更多的验证和认可。
宝马的电动化转型,不仅是一场技术的革命,更是一次品牌的重塑。宝马用其深厚的工程哲学和新时代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相比之下,新势力车企在体系化技术、用户体验度和品牌价值责任上的短板日益凸显。宝马的转型实践,无疑为这些新势力车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体系化竞争能力方面,宝马通过全球供应链和自研技术实现了成本与性能的双重优势。在用户体验平衡性方面,宝马以驾驶者为中心重构交互逻辑,让车辆功能与用户需求更加契合。在品牌价值方面,宝马则以其全生命周期的责任和可持续的社会责任,重塑了豪华品牌的内涵。
宝马与宁德时代的合作,更是展现了传统巨头在新能源领域的体系化竞争优势。双方协同研发的第六代eDrive电驱技术和46毫米大圆柱电池,不仅提升了电池包的体积能量密度和充电速度,更在绿色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双方共建的回收体系,已经回收了超过2000吨再生原材料,核心材料100%循环利用,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范本。
宝马的电动化转型之路,是一条既艰难又充满希望的征途。它不仅展现了宝马在技术创新上的卓越实力,更体现了宝马对未来出行的美好愿景和深刻洞察。在这场电动化转型的战役中,宝马正以其独特的轨迹,引领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