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理想智驾VLA:中国汽车行业的“司机大模型”革命?

   时间:2025-05-10 12:05:2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智能汽车行业的一次重大突破中,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再次站上了舞台中央,向全球展示了其最新的智能驾驶大模型——MindVLA(视觉-语言-动作)。这一发布距离上一次AI Talk仅过去了130天,但理想汽车的技术进步却仿佛跨越了数月乃至数年的时光。

MindVLA大模型并非初次亮相,在今年3月的英伟达GTC大会上,它已初露锋芒。然而,与那时的“炫技”相比,此次李想更多地深入讲解了VLA的技术内核与产品性能。他强调,VLA不再是之前“端到端+VLM”那种相互独立的双系统架构,而是一个集智能驾驶能力于一体的多模态大模型。

李想自豪地表示:“VLA是一个司机大模型,它像真正的司机一样工作。”根据现场视频展示,基于VLA的辅助驾驶系统让驾驶员能够以更加自然和灵活的方式与汽车互动,实现自动选路、掉头、转弯、精准停车等一系列操作。这种智能驾驶的灵活性和智能程度,已经远远超越了当前市场上的主流产品。

李想认为,VLA技术不仅是最接近人类驾驶水平的,甚至有可能超越人类。在智能驾驶安全性备受质疑的当下,他坚信VLA技术能够为整个行业带来转机。他满怀信心地说:“我觉得黎明马上就要来了。”

理想汽车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探索一直独树一帜。与其他车企不同,理想始终聚焦于用户需求,并在不断积累的AI技术中,逐渐构筑了自己的技术壁垒。蔚来致力于电动化,计划在全国建设换电站;比亚迪则强调规模与成本,掌控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而华为则希望成为中国智能汽车的“博世”,将智能技术融入汽车的每一个角落。

然而,理想汽车却选择了另一条路。李想表示,他们在研发VLA的过程中,借鉴了DeepSeek的预训练数据结构、后训练以及强化训练的“三板斧”。通过调整训练预料、优化MoE混合专家架构以及稀疏化处理推理过程,VLA已经能够像人类司机一样灵活应对各种驾驶场景。

李想将训练VLA的过程比作人去驾校学开车。在预训练阶段,理想增加了3D和自动驾驶相关的图文数据,使VLA能够媲美云厂商的通用大模型。在后训练阶段,理想保留了“快慢思考”的思维模型,通过模拟人类驾驶的“边做边想”方式,在复杂场景中不断选择最合适的路线。最后的强化训练则是用人的标准来评价VLA的驾驶表现,使其逐渐学会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司机”。

对于理想汽车的技术“两年4级跳”,有业内人士评价称:“就像是开了天眼一样。”然而,李想却认为,这种快速进步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对技术本质的深刻理解和正确方向的坚定追求。他表示:“当我们想去构建能力的时候,DeepSeek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最佳实践。第一步一定要先搞研究,然后再搞研发。”

理想汽车的这种思维方式不仅体现在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上,也贯穿于整个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中。李想强调:“理想的基因是为用户创造价值。”这种专注满足用户需求的企业理念,使得理想汽车在过去的五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累计销量超过100万辆。

如今,理想汽车已经通过AI基础技术研发构建起了软件能力的护城河。然而,李想也坦言,AI基础研究的路线到底能通往哪里,他并不确定。他们正在走的是一个无人区,一个前所未有的技术领域。但正是这种探索精神,使得理想汽车和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在不断地突破自我、超越极限。

随着MindVLA的发布和星环OS的开源,理想汽车正在为整个智能汽车行业树立新的标杆。他们不仅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还在不断地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这种探索精神不仅是中国智能汽车行业的骄傲,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