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车圈内围绕风阻系数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这一原本不为大众所熟知的技术参数,意外成为了五一假期后的焦点话题。
事件的起因是一位博主对阿维塔车型的风阻系数提出了质疑。据该博主称,其自行测试的阿维塔车型风阻系数,与阿维塔官方公布的0.21存在较大差距。这一卖家秀与买家秀之间的鲜明对比,迅速引发了博主的“虚假宣传”指控,进而在车圈内激起了广泛讨论。
面对舆论风波,阿维塔官方迅速作出回应,不仅坚决否认了虚假宣传的指控,还宣布将进行公开实测以证清白。阿维塔高管雍军还通过发文《阿维塔 12 风阻测试往事》,披露了与博主之间关于风阻测试的过往沟通细节。雍军表示,早在去年,这位博主就曾表示有意测试风阻,但阿维塔方面因担心其测试设备或条件不足,主动邀请共同测试却遭拒绝。
然而,博主对此回应予以否认,坚称自己从未接到过阿维塔方面的任何邀请。他强调,自己的测试是在天津风洞进行的,遵循了T/CSAE 146-2020标准,由十几位专业测试人员共同完成,并非个人行为。虽然测试过程已在微博上发布,但并未取得由风洞方出具盖章认证的正式报告。
为了平息争议,阿维塔于5月9日进行了官方实测。结果显示,阿维塔12在时速120km/h和160km/h状态下,最低风阻系数均在0.21左右,更换运动轮毂套件后,风阻系数升至0.23左右。这场直播测试不仅展示了不同速度、车辆套件、空悬高度等工况对汽车风阻的影响,也让公众对风阻系数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尽管阿维塔的风阻系数舆论风波已暂告一段落,但“新能源汽车风阻系数”这一话题却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风阻,这一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汽车行驶中却涉及复杂的空气动力学原理。除了车身迎面撞击气流产生的风阻外,还包括摩擦阻力、压差阻力等多种因素。例如,当汽车高速行驶时,会不断挤压前方空气形成高压区,同时使空气沿车尾向两侧分散,形成低压区,从而产生拖拽力。
风阻系数,作为衡量汽车流线型设计的一个数学参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风阻系数与风阻并不构成直接关系。风阻系数低,并不意味着实际风阻一定低;反之亦然。这是因为风阻的大小还取决于车辆的撞风面积,即车头正面投影面积。因此,只有在车辆体积相似、风阻系数、空气密度、速度等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行驶中受到的阻力才会相同。
很多车企在宣传自家产品风阻系数低时,往往给人一种风阻系数越低就越好的印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相同级别的车型上,即便两车尺寸接近、车头正面投影面积相近,风阻系数低的车辆能耗表现也不一定更好。因为能耗还受到三电管理、车辆轻量化、轮胎规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仅凭风阻系数高低来判断一辆车的能耗表现是不全面的。
实际上,很多传统超跑的风阻系数并不低,如迈凯伦P1的风阻系数为0.34,保时捷918的风阻系数为0.35。而性能车上的F1赛车,其风阻系数更高,一般在0.7到1.1之间。这是因为性能车更看重下压力和抓地力等指标,其尾翼、扰流板、扩散器等设计并非为了降低风阻,而是为了增加下压力以提升车辆性能。
在电车当道的当下,降低风阻系数对车企而言无疑是提升续航水平的有效方法。然而,对于消费者而言,更看重的还是车辆的实际表现。因此,车企在追求低风阻系数的同时,更应注重通过三电等核心技术优势来提升续航表现,确保在保证空间舒适性的基础上,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驾驶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