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车界因阿维塔12的风阻系数争议而掀起波澜,这一事件不仅将风洞测试推至公众视野,还引发了行业内外对汽车空气动力学性能的广泛关注。
风,这一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在汽车设计中却成为工程师们需竭力对抗的阻力。风阻系数,这一看似神秘的专业术语,实则关乎汽车的能耗、噪音及舒适性。为了降低风阻,车企不惜投入巨资进行风洞测试,尽管这一测试费用高昂,单个测试日费用可达数万元,但车企对低风阻的追求从未停歇。
自特斯拉Model S在2021年宣称其风阻系数降至0.208Cd以来,新能源汽车领域便开启了低风阻系数的比拼。奔驰EQS、小米SU7、昊铂GT等车型纷纷亮出自己的风阻系数,试图以更低的风阻吸引消费者。然而,当风阻系数的比拼进入0.2Cd区间,车型之间的微小差异更像是一场数字游戏,忽略了消费者的真实感知。
在这场风阻系数的较量中,阿维塔12因被质疑风阻系数造假而陷入罗生门事件。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转发的一条质疑视频,将阿维塔12推上了风口浪尖。据博主在天津中汽研中心风洞测得的数据,阿维塔12的风阻系数为0.28Cd,与其宣传的0.21Cd相差甚远。面对质疑,阿维塔紧急在重庆中国汽研风洞进行了直播测试,结果显示,在不同工况或配置下,同一辆阿维塔12的风阻系数在0.21Cd至0.29Cd之间变化。
阿维塔对此的解释是,车辆配置、测试方法及零部件完整性等因素均可能影响风阻系数的测量结果。事实上,影响汽车风阻系数的因素众多,包括车辆外型设计、车头投影面积、车轮与轮拱设计等,其中车辆外型设计的影响占比近60%。
在这场争议中,测试风速也成为焦点之一。目前,汽车风洞测试的测试风速一般为160km/h和120km/h。然而,部分车企在宣传其低风阻系数时,并未明确告知测试风速,导致消费者产生误解。例如,某款热门车型宣传的全球量产车最低风阻系数0.195Cd,实际是在160km/h的测试风速下获得。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风阻系数并非新车测试或上市的强制性披露数据,但它与车辆油耗、电耗、续航里程等关键指标密切相关。因此,车企几乎都会进行新车的风洞测试。然而,目前国内风洞测试试验尚未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只有团体标准可供参考。这意味着,不同风洞之间的测试结果可能存在差异。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指出,业内一般采用“标准风洞”对测试结果进行修正。然而,由于国内气动声学风洞数量有限,且每个风洞的功能和测试结果存在差异,因此车企在宣传其低风阻系数时,往往需要谨慎对待。
在这场风阻系数的数字游戏中,车企的宣传策略也备受争议。部分车企在宣传其低风阻系数时,并未明确告知测试条件和车辆状态,导致消费者产生误解。例如,阿维塔12在宣传其整车0.21Cd超低风阻系数时,并未标明在何种工况条件下测得这一数据。而在小米SU7的宣传界面上,虽然提及了全车低风阻设计和智能空气动力学配置,但并未明确给出风阻系数值。
业内人士表示,风洞测试是改进汽车能耗、噪音、舒适性等维度的创新优化工具,不应被车企用来简单粗暴地宣传最低风阻或超低风阻。车企应规范宣传风阻系数,明确告知测试条件和车辆状态,以便消费者做出明智的选择。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风阻系数已成为车企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这场数字游戏中,车企应更加注重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感知,以诚信和创新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