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车市的历史篇章中,2024年无疑成为了自主品牌闪耀的一年。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286.6万辆大关,自主品牌市场份额飙升至65.2%,其中比亚迪、吉利等企业以超过30%的年增长率,引领市场格局的深刻变革。相比之下,曾经风光无限的合资车企则显得黯然失色。
然而,面对自主品牌的凌厉攻势,合资车企并未坐以待毙。近期,以丰田为代表的合资品牌纷纷出招,市场反响热烈。广汽丰田铂智3X的上市,标志着合资新能源领域的一大突破。这款基于TNGA架构打造的纯电SUV,不仅将激光雷达高阶智驾系统的价格下拉至15万元区间,还标配丰田TSS 3.0智驾系统,支持高速NOA与自动泊车,配合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续航里程达到510km。上市短短两月,交付量即破万辆,打破了合资电动车“叫好不叫座”的魔咒,给比亚迪元PLUS、小鹏G3等竞争对手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东风日产N7的亮相,同样颠覆了人们对于合资品牌智能短板的认知。其搭载的高通骁龙8295P芯片与32G运行内存,安兔兔跑分高达110万,配合Momenta联合开发的ProPILOT 3.0系统,实现了城市记忆领航NOA与全场景泊车。更令人瞩目的是,这款轴距达2915mm的中大型纯电轿车,起售价仅为11.99万元,精准满足了家庭用户对“大空间+高智能”的需求,上市首周订单即破万。
别克在上海车展上展示的“逍遥”超级融合架构,被视为合资品牌技术觉醒的象征。该架构支持MPV、SUV、轿车等多种车身形式,覆盖纯电、插混、增程三种动力,旗舰车型“世家”采用800V高压平台与全域8155芯片,续航里程突破700km。同时,GL8陆尚PHEV以35万元起售价切入高端MPV市场,直接挑战腾势D9的地位,其“宜商宜家”的定位,或将改写新能源MPV市场的格局。
大众的新能源战略则展现出“大象转身”的决心。ID.ERA增程SUV概念车的发布,标志着大众正式进军增程式市场;ID.AURA紧凑型纯电轿车与ID.EVO全尺寸SUV的推出,覆盖了10万至30万元的主流市场。大众与宁德时代的深化合作,在换电、超充、V2G等领域展开技术攻关,计划到2027年推出20款新能源车,其“产品+生态”的双重战略,正在重塑合资新能源的竞争格局。
尽管合资品牌在战略调整、资金投入及中国供应商的帮助下,正加速弥补短板,新产品在智驾、智舱等方面与国产车型的差距逐渐缩小,并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反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合资品牌的反击已经成功。目前,合资车企在华仍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由于早期对新能源汽车定位的误判和对中国用户需求的误解,合资品牌已失去市场话语权。另一方面,部分合资新能源车型虽采用中国供应链技术,但定价策略仍沿用燃油车逻辑,导致市场接受度不高。自主品牌在技术、价格、服务等方面形成的综合优势,让合资品牌难以招架。
更为关键的是,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之间的“生态竞争”差距日益明显。自主品牌已构建起从电池研发、芯片设计到智能驾驶的完整产业链,而合资品牌仍依赖跨国集团的技术输出。这种迭代速度的差异,正在加速市场分化,对合资品牌构成长期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