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汽车市场见证了本土品牌如蔚来、问界、理想的显著崛起,这些品牌正逐步侵蚀外资品牌的传统市场份额,对包括宝马集团在内的国际汽车巨头构成了严峻挑战。
宝马集团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尽管全球销量持续增长,但在中国这一最大单一市场,其销量却遭遇了17.2%的同比下滑,一季度交付量仅为15.52万辆。财务数据方面,宝马集团一季度营收下降了7.8%,至337.58亿欧元,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滑26.4%,至21.73亿欧元。中国市场的疲软表现,无疑是拖累宝马整体盈利的关键因素。
当前,宝马等德国汽车制造商正处于新能源转型的关键阶段,然而,其产品组合仍以燃油车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面对这一压力,宝马正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动作频频。
宝马宣布,从2025年第三季度开始,将在第九代iDrive系统加持的BMW 5系长轴距版、纯电动i5以及全新X3长轴距版等车型中,引入深度求索(DeepSeek)大模型。这一举措标志着宝马在智能化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智能化转型的道路上,宝马与中国多家头部企业的合作引人注目。短短一个多月内,宝马已与阿里巴巴、华为、深度求索以及字节跳动旗下的火山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合作将为宝马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支持。
具体来说,宝马与阿里巴巴携手构建了安全底层,并联合发布了定制AI智能体——“用车专家”(Car Genius)和“出行伴侣”(Travel Companion)。与华为的合作则带来了包括数字钥匙、HUAWEI HiCar和MyBMW App在内的数字化服务,基于HarmonyOS NEXT开发多元化智能应用与功能,打造全场景智能生态体验。同时,宝马计划接入DeepSeek大模型,以增强车机对人类及个性化思维的理解。而与火山的合作,则将通过创新的营销模式,更高效地为客户提供相匹配的产品,优化购车流程和体验。
在智能化座舱成为行业热点的同时,宝马则将目光投向了产业全链。宝马发布了360度全链AI战略,旨在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以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管理和运营。
在研发和生产环节,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将帮助工程师进行设计和测试。机器在数据分析方面拥有强大的算力优势,能够模拟多种场景,减少实体实验的场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生产线将更加自动化和柔性化,生产效率将实现质变级的提升,质量也将更为可控。
在销售和服务环节,客户的体验将更具自主性。大数据将帮助匹配车型,并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因人类工作人员水平差异造成的服务差异,过滤掉主观偏差,甚至恶意引导和欺骗。这将使生产到销售环节之间的路径变短,提高效率,减少麻烦。
宝马的战略基点有两个:智能化和中国化。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表示,宝马将在新世代技术集群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完善和丰富中国用户的全场景智能体验。
近年来,汽车行业的变革速度惊人。能源的转变、驾驶者的转变以及汽车功能的转变,三个转变接踵而至。在能源转变阶段,宝马稍显迟缓,未能及时跟上新能源的步伐。然而,在智能时代开启之际,宝马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攻势,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更是迈出了大步。
宝马与宁德时代的长期合作,已在大圆柱电池技术上取得突破。同时,宝马也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对宝马来说至关重要。中国在智能化方面的活跃度,也为汽车产业提供了极佳的赋能。
DeepSeek的接入将有助于提高宝马汽车的安全性。通过知识蒸馏技术,DeepSeek将云端大模型压缩为车端轻量化模型,大幅降低算力需求。这将使车机在同样的硬件条件下处理更多信息,增强复杂场景的理解能力和突发场景的反应能力。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驾驶级别的实质突破。AI的加入,更多的是为驾驶者提供更鲜明的提醒和辅助。
在竞争激烈的汽车行业中,宝马采取了既领先又务实的战略。通过与阿里巴巴、华为、深度求索、火山等中国科技公司的合作,宝马正进一步提升其竞争优势。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展示了宝马在智能化转型上的决心和行动力,也为其在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