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在最近的直播中,分享了公司创业初期融资的艰辛以及其对预算严格把控的背后故事。尽管理想汽车在前年营收已突破千亿大关,但回顾其发展历程,融资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李想透露,在创业初期,理想汽车见了上百个投资机构,虽然都获得了认可,但真正愿意投资的却寥寥无几。他曾在一个视频栏目中提到,在C轮融资时,他几乎病倒,免疫系统崩溃,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都在与疾病斗争。
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也证实了这一点,他表示,他曾陪同李想见了大量头部VC和PE投资机构。尽管大家都对李想的能力表示赞赏,但一听到理想汽车不做纯电动车,就纷纷犹豫,导致融资过程异常艰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想从创业初期就开始实行高强度的费用控制。理想汽车仅用数十亿元,就维持了公司五年的运营支出,并成功开发了SEV和SUV两款车型。李想在直播中进一步解释了其严格的预算控制理念:“你可能无意中多花了1元钱,但一旦出现问题,就需要用5元钱去弥补这个漏洞,这反而会造成更多的问题和效率的损失。”
理想汽车在业内一直以“抠厂”著称,李想本人也将此视为企业的优势。他在微博上曾对“车企砸钱营销”的话题发表看法,称理想汽车的市场费用率仅为0.6%,包括品牌所有的公关、活动、广告等费用,几万元的费用都需要他亲自审批,以确保不乱花钱。
德邦证券的研报显示,理想汽车的管理费用率显著低于行业竞争对手。例如,2023年理想汽车的管理费用率为7.89%,同比下降4.62个百分点,而同期蔚来和小鹏汽车的管理费用率分别为23.17%和21.38%。
正是对花钱的“克制”,让理想汽车成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中首个扭亏为盈的车企。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理想汽车净利润达到80亿元,连续九个季度实现盈利,汽车业务毛利率为19.8%,总毛利率为20.5%,这一水平甚至超过了不少自主头部车企,展现了其卓越的成本控制能力。
然而,在费用控制方面,理想汽车也有例外。李想在直播中表示,公司始终将用户价值放在首位,打造产品的顺序是更安全、更舒适、更便捷。因此,任何与安全相关的费用,都不需要他审批,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