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新能源车涉水安全指南:暴雨积水天,能否安心前行?

   时间:2025-05-17 15:38:5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市交投公交集团客运金东公司发布了一份备受瞩目的新能源公交防汛安全指南。这份指南通过详细的营运车辆参数与涉险分布图,明确标注了各新能源车型的具体涉水深度、限高信息以及动力电池的位置,为驾驶员在雨天驾驶提供了宝贵的注意事项。

随着立夏的到来,气温快速攀升,大雨、暴雨等极端天气频发,路面积水现象日益严重。面对这样的天气状况,新能源车是否能“无所畏惧”地行驶呢?经过记者调查,尽管新能源车无需担心排气管进水的问题,但在涉水行驶时仍需谨慎行事,避免安全隐患。

传统燃油车在涉水过深时,水可能会进入排气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发动机报废。华胜豪华车专修连锁义乌店的工作人员小马表示,在特大暴雨或连续大雨的日子里,确实会有燃油车因涉水熄火而前来维修,但新能源车却从未遇到过类似情况。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新能源车可以随意涉水。

新能源车虽无排气管,但其涉水深度仍有一定限制。为了确保安全涉水,车主需了解自己车辆的涉水深度。在义乌市区,蔚来、比亚迪等多个品牌的新能源车销售点附近,记者发现各品牌的新能源车都提供了涉水深度数据,并在车主手册中进行了明确标注。例如,比亚迪仰望U8的最大涉水深度为1米,得益于其自动触发应急浮水功能;小米SU7的涉水深度可达350毫米,即车轮轮心高度;而小鹏G6的安全涉水深度为300毫米,极限涉水深度则为450毫米。

根据国家标准,乘用车需在100毫米高的水中,以每小时5至10公里的速度行驶500米,持续3至6分钟,以此考核车辆的涉水安全性。理论上,新能源汽车的涉水性能优于燃油车。一辆符合国标IP67标准的新能源车,其电池在一米深的水中浸泡半小时也不会进水。然而,漏电风险仍需警惕。随着车辆使用时间的增长,电池系统的密封性可能会降低,涉水后电池包进水或电池组周边总线长时间泡水,漏电概率较高。新能源车上的电路线束及线缆接头也可能因涉水而出现问题,导致安全隐患或车辆部分功能失效。

在义乌市区,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新能源车车主,发现大多数车主对自己车辆的涉水深度并不了解。车主金先生表示,平时很少遇到积水路面,一般都是跟着前车行驶。而车主柳先生则认为,以前开燃油车时,会观察水是否漫过轮胎中线,新能源车应该可以涉水更深一些。然而,这种凭经验行驶的做法并不安全。

针对新能源车在暴雨和积水中的行驶问题,太平洋产险、平安保险公司等保险公司为车主提供了详细的涉水安全指南。这些指南主要分为涉水和涉水后两部分内容,建议新能源车尽量避免涉水,如必须涉水,则需注意涉水深度和水底情况。由于新能源车的电池和电机大多位于底盘位置,易进水,因此在暴雨等极端天气下,应尽量避开易积水路面。在涉水前,可观察前车或行人的通过情况来判断水深,如水深超过轮胎的一半或高于30厘米,则不宜前行。同时,要特别注意水底是否有尖锐物体,以免刺伤电池包。涉水时,应保持低速行驶,时速不超过30公里/小时,保持直线前进,避免停车或急打方向盘。若车辆不慎停在积水区,应立即切断电源,车内人员迅速撤离,并报警求助。

涉水后,车主应留意仪表盘是否出现故障提示,如有提示应及时拨打保险公司电话,避免车辆发生短路,增加自燃风险。即使只是轻微涉水且未出现故障,新能源车也不应立即充电,需等待车辆完全晾干后再进行充电。总之,新能源车与燃油车一样,泡水时间越长,车辆损毁和漏电风险越大。因此,在涉水行驶或被水浸泡后,车主应尽快找专业人员或4S店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车辆安全。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