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蔚来高管谈AEB主动安全:卷速度范围不如实打实降事故损失

   时间:2025-05-20 12:44:0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汽车行业关于AEB主动安全技术的讨论热度再度攀升,这一趋势的起因是理想汽车前智能驾驶领域的负责人赵哲伦在社交媒体上的一条发言,随即遭到了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产品高级总监袁婷婷的反驳,双方就此展开了公开辩论。

这场辩论迅速吸引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蔚来智能驾驶产品与体验团队的负责人黄鑫也在深夜时分发表了一篇长文,深入剖析了主动安全技术量产化的心路历程。

黄鑫首先提到,AEB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关键阶段。在第一阶段,重点是提升AEB的有效速度和最大刹停速度,前者旨在减轻碰撞伤害,后者则力求完全避免碰撞。他提到,虽然AEB并非新技术,但一些高端品牌如奔驰在欧洲市场的高性能表现仍令人印象深刻。

进入第二阶段,AEB系统的响应目标得到了扩展。传统上,AEB只需对机动车、两轮车和行人(通常使用假人测试)作出反应,以满足法规评测要求。然而,蔚来及其同行近年来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将通用障碍物检测(GOD)技术融入AEB,使得系统能够识别并响应更多非标准障碍物,如纸箱、锥桶等。

黄鑫强调,将GOD技术纳入AEB并实现量产是一大挑战,目前市场上这样做的车型屈指可数。尽管如此,这一进步显著提升了AEB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第三阶段则聚焦于扩大AEB的响应范围和角度。黄鑫指出,通过分析事故场景库,他们发现即便是加入了GOD技术的AEB,仍存在许多未能应对的场景,特别是面对不同角度穿行的两轮车。为此,蔚来采用端到端模型,开发出了前向270度范围、不挑角度的AEB系统,并结合后向AEB,实现了全方位覆盖。

然而,黄鑫也承认,无论是AEB还是其他主动安全功能,都存在一定的概率性。现有的场地测试,无论是由车企、媒体还是机构进行,都无法完全模拟真实世界的复杂性,因此无法确保100%的响应率和零误触发率。他强调,正确响应和误触发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在黄鑫看来,真正的安全不仅仅在于技术层面的提升,更在于实际价值的体现。他提到,蔚来通过持续迭代主动安全技术,去年成功使车主的平均事故损失降低了25.2%,这一数据得到了四家保险业合作伙伴的认可。蔚来还宣布了“安全价值共享计划”,旨在通过降低保费来体现安全技术的价值。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