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化石能源短缺的挑战下,电动汽车(EV)与分布式能源的结合成为了实现能源优势互补的重要途径。然而,大规模电动汽车的无序充电给电网带来了“峰上加峰”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电网的稳定性和效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电网群和分时电价的电动汽车充电优化调度策略。
该策略首先将配电网划分为居民区、办公区和商业区微电网,针对每个区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充电策略。通过建立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的双层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该策略旨在降低微电网的负荷峰谷差,提高电动汽车的充电效率,同时满足用户的充电需求。
在模型构建中,研究者们综合考虑了峰谷差、分时电价和用户充电满意度等多个目标。通过上海市实际居民办公商业混合体的算例仿真,结果显示该策略能够有效降低配电网的负荷峰谷差,提高电动汽车的充电效率,并满足用户的充电需求。这一成果不仅为电动汽车的有序充电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微电网群的协调优化运行提供了新的思路。
微电网群将多个单一的微电网结合在一起,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使可再生能源能够灵活满足电力的多元化需求。在城市中,电动汽车数量众多,其电池具有电源与负荷的双重特性,与分布式电源具有互补性。通过发展城市风光储一体化,可以减少远距离输电损耗,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者们采用了MATLAB/NSGA-Ⅱ算法求解负荷整形度,并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电动汽车车主的充电满意度。这些算法的应用使得调度策略更加精准和高效,能够实现对电动汽车充电时刻和充电功率的引导。
研究者们还介绍了安科瑞充电桩收费运营云平台系统,该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对接入系统的电动电动自行车充电站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控,实现了充电服务、支付管理、交易结算等功能。该系统适用于民用建筑、一般工业建筑、居住小区、实业单位、商业综合体、学校、园区等多种场所,为电动汽车的充电提供了便捷、安全的解决方案。
安科瑞充电桩云平台系统具有智能化大屏、实时监控、交易管理、故障管理、统计分析、基础数据管理等功能,为运维人员和充电用户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同时,该系统还支持多种类型的充电桩,包括智能交流桩、智能直流桩等,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该研究的成功实施为电动汽车在微电网中的优化调度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不仅降低了电网的负荷峰谷差,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充电效率,还促进了新能源的就地消纳和能源的优势互补。未来,随着电动汽车和分布式能源的不断发展,该策略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