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激光雷达VS视觉方案,AEB主动安全领域谁更胜一筹?

   时间:2025-05-20 23:40:4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汽车行业内的技术争论再度升级,焦点集中在激光雷达与视觉方案的优劣上,而此次争论的战场转移到了AEB(自动紧急制动)主动安全领域。

这场风波始于理想汽车前智能驾驶产品负责人赵哲伦的一条微博。他声称,目前市场上采用纯视觉方案的车型,尚未有量产车型能够实现超过100公里/小时的AEB刹停能力。相反,结合了视觉与激光雷达的车型,已经实现了超过120公里/小时的AEB刹停,甚至更高级的AES(自动紧急避让)功能也已量产。

赵哲伦进一步解释说,AEB是辅助驾驶功能中工作时间最长、失效成本最高的部分,因此必须经过严格打磨才能量产交付。对于AEB来说,对障碍物空间位置的精确感知至关重要。要实现120公里/小时以上的AEB刹停速度,需要在150米范围内准确感知障碍物的位置。他认为,目前的纯视觉方案在这方面存在不足,其优势在于信息丰富和语义理解的潜力,而非空间位置的感知准确率。

然而,赵哲伦的观点很快遭到了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产品高级总监袁婷婷的反驳。她表示,小鹏汽车一直在为提升主动安全性能而努力,最近几个版本的OTA升级都在不断优化AEB功能。她透露,小鹏汽车已经实现了纯视觉AEB对车辆最高刹停速度达到130公里/小时,并且在主动安全可应对的目标物和环境因素方面也做了很多提升。她强调,即将发布的小鹏M03 MAX将搭载包括130公里/小时刹停能力在内的全套纯视觉AEB量产能力。

这场争论引起了广泛关注,甚至小鹏前自动驾驶产品高级总监刘毅林也加入其中。他发布了一张由ChatGPT绘制的图,寓意“虾扯蛋”,疑似声援袁婷婷(但随后该微博被删除)。

面对反对声音,赵哲伦在凌晨时分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补充说明。他强调,行业里通常所说的120公里/小时刹停,指的是对静止车辆的刹停能力,相对速度是一个关键因素。他指出,不同的相对速度下刹停对感知性能的要求完全不同,因此这个概念不能被混淆。他提到,之所以要强调“对静止车”的刹停能力,是因为袁婷婷发布的视频展示的是在高速场景下动态对动态车辆的AEB能力,而他并没有否认小鹏汽车在这方面的成就,只是期待小鹏能放出更多实战成果。

这场争论不仅展示了不同企业在智能驾驶技术路线上的不同选择,也反映了行业内对于技术标准和安全性的不同理解。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相信这些争论将推动行业向更加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