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亚马逊平台上的卖家们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随着Prime Day大促的临近,许多卖家惊讶地发现,自己辛苦积累的好评一夜之间大量消失,有的甚至直接归零,这一变故让卖家们措手不及,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不满与困惑。
评论作为亚马逊平台上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对卖家而言至关重要。好评的缺失直接导致产品排名下滑,流量锐减,销量更是遭受重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卖家们普遍将测评视为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必要手段,然而,无论是自养号测评还是第三方真人测评,近期都频繁遭遇亚马逊的严厉打击。
深圳一位卖家在社交媒体上抱怨,自己原本拥有4000多条评论的产品页面,一夜之间仅剩不到1000条,商品评分也从4星降至3星,销量随之大幅下滑。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许多卖家都遭遇了评论数量的骤减,家居、服饰、美妆等品类更是重灾区。更令人担忧的是,即便是带有“Verified Purchase”标签的真实评论,也未能幸免于难。
近年来,亚马逊一直在加大对虚假评论的打击力度,每逢促销旺季前夕,都会进行大规模的清理行动。然而,与以往相比,此次行动显得更为猛烈,不仅持续时间更长,而且几乎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删除好评、差评以及所有类型的评论,打击力度之大、波及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亚马逊此次行动的严厉程度,与其算法升级密不可分。近年来,亚马逊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投入巨大,自2023年起,便开始利用AI工具检测和识别虚假评论。通过分析留评人的评论记录、登录状态等信息,AI工具能够辨别出潜在的虚假评论。随着数据积累和算法的不断优化,亚马逊的分析维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升,一些过去能够逃脱审查的旧评论,也面临着被“二次清洗”的风险。
亚马逊对虚假评论的零容忍态度也是此次行动持续时间长、打击力度大的重要原因。早在2015年,亚马逊就对虚假评论经纪人提起了第一起诉讼,并对全球范围内的评论违规者采取了法律行动。近期,更有美国卖家举报中国卖家通过虚假评论进行不公平竞争,这进一步促使亚马逊加大了对虚假评论的清理力度。同时,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也对多家卖家启动了调查,监管罚款逐年攀升。
在政策风向全面收紧、平台监控技术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亚马逊对虚假评论的打击力度只会越来越强。这也意味着,以往可能被视为相对安全的真人测评模式,在未来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许多卖家在寻求真人测评服务时,发现所谓的“真人”实际上是使用虚拟账号的机器人,不仅无法提升店铺排名,反而可能导致店铺被封。
更糟糕的是,一些卖家还遭遇了“职业差评师”和“职业骗子”的威胁。有的卖家在支付佣金后,被对方以差评相威胁要求双倍返现;有的卖家则遭遇了诈骗,支付了佣金后对方直接退款消失。这些乱象让真人测评行业变得鱼龙混杂,给卖家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卖家们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优化排名方式。同时,也要加强员工培训和监督,实时了解亚马逊的最新政策,提高公司整体的风险防控能力。卖家还可以尝试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取好评,如参与亚马逊的Vine计划等。
然而,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卖家们都应该牢记合规为先的原则。在追求销量的同时,更要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只有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