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东欧博览会:四届“全勤生”见证的中外合作与信任之旅

   时间:2025-05-26 08:17:43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宁波,每年五月都会迎来一批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来自多瑙河畔,只为赴一场跨越山海的约定。塞尔维亚展商Damir Karcas便是这众多熟面孔中的一位。

从2019年的初次亮相,到2025年的第四次参展,这位水晶饰品商人已成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的“常客”。对他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场商业展览,更是他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的见证。

博览会开幕当天,Damir Karcas早早便抵达宁波国际会议中心,精心布置展品,热情地与每一位来往观众交流。他每次参展都会带来新的设计,以期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这次,他向记者展示了一款与著名网球运动员诺瓦克·德约科维奇联名的产品——网球拍形状的项链、手链与耳钉,上面点缀着塞尔维亚国旗的颜色,独具异域风情。这些饰品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仿佛也在诉说着他对中国大市场的期待与信心。

在展会上,Damir再次遇到了中国代理商方申,两人从初次相识到如今的无话不谈,已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面对面的交流远比电话沟通来得有效。”Damir感慨道。尽管语言和文化存在差异,但真诚和信任总能找到共鸣。

与此同时,67岁的塞尔维亚侨商何海瑞也在展厅一楼忙碌着,他向顾客介绍着红酒,顾客品尝后赞不绝口。自1998年前往南斯拉夫(现塞尔维亚)从事红酒贸易以来,何海瑞见证了中国市场对进口红酒态度的巨大转变。

“早期,中国消费者对塞尔维亚红酒了解甚少,我们只能通过展会等渠道不断推广,介绍产地、品种和酿造工艺。”公司总部设在义乌的何海瑞表示,如今展会已成为一个天然的教育场,消费者开始主动了解红酒,采购商也追求稳定供货。对他而言,展会不仅是一个展示商品的场所,更是一个联络感情、重温旧梦的“联络场”。

展会期间,何海瑞不仅达成了多个初步合作意向,还与众多潜在客户建立了联系。他表示,持续参加展会是打开市场的关键。“我们需要不断出现,让消费者和代理商记住我们,建立信任。红酒需要时间沉淀,合作也是如此。”

随着展会的不断发展,连接的方式也在悄然变化。何海瑞感受到,如今的展会越来越具有方向感和国际范儿,交通与配套服务持续优化,展会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为中东欧国家与中国的商品交流搭建了更高效的平台。

本届博览会展览面积达8万平方米,分为中东欧展区和出口消费品展区,汇聚了来自72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采购商逾3000人,以及8000多种中东欧特色商品。这座东海之滨的城市在几日之间变身“世界客厅”,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客商的目光。

在展区里,捷克JILEK GLASSWOREKS公司的徐凯正在介绍手工水晶杯。他轻弹杯口,发出清脆的金属声响,引得采购商纷纷效仿。连续四届参展,徐凯见证了中东欧产品在中国从“新奇”到“知名”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他感受到了市场的温度和潜力,已有采购商表达了订购意向。

徐凯还注意到,近年来中东欧博览会展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不仅有传统的红酒、橄榄油,还有飞机、VR设备、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这些新兴产业的加入,不仅丰富了中东欧合作的领域,也昭示着合作的未来方向。

中东欧博览会不仅是一场商业展览,更是一座连接文明、文化和合作的桥梁。兰月的故事便是最好的例证。她曾是一名在展会上接待外宾的大学生志愿者,多年后,她将这种兴趣与经验转化为事业,成立公司,引入斯洛伐克、希腊等地的高品质产品。

“商品是文化的载体。”兰月表示,“展会不是冷冰冰的商业交易,而是一种互相认同的过程。”她所在的宁波中东欧商品采购联盟如今已有120家成员企业,在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建立海外仓,实现跨境“一件代发隔日达”。这不仅提升了物流效率,更是中东欧商品“入华”日常化的一个缩影。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