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北方高原新能源车“破冰”之旅

   时间:2025-05-26 10:32:18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在北方及高原地区的快速发展,成为汽车行业的一大亮点。过去,由于低温环境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特别是续航衰减问题,使得新能源汽车在这些地区的推广面临巨大挑战。但如今,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突破,这一局面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东风汽车作为国产汽车品牌的佼佼者,近期推出的东风纳米06便是一个典型例证。这款小型纯电动SUV首次搭载了东风汽车自研的第三代“智焓”热管理系统,该系统显著提升了车辆在低温环境下的续航能力。据测试,在-7℃的环境中,车辆续航保持率能达到68%;即便在漠河-40℃的极寒条件下,车辆也能实现一键启动,为北方冬季的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吉利极氪同样在低温技术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在2024年12月27日的极氪冬征技术发布会上,极氪推出了“征服低温四大发明”和“征服冰雪三大驾控技术”。其中,800V第二代金砖电池和全栈自研的第二代锂离子加速技术,使得低温综合阻抗降低了36%,电导率提升了40%。在-10℃的环境中静置12小时后,搭载该电池的极氪7X仅需18分钟就能从10%充至80%。同时,800V极寒液冷极充桩的推出,更是让极氪在-30℃的极寒环境下仍能实现充电“一秒一公里”。

深蓝S05和比亚迪也在低温技术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深蓝S05的宽温域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在极寒状态下(-30℃)一分钟内能加热电池4℃,实现了电池在低温条件下的保电和高效放电能力。而比亚迪则首创了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在-30℃的极寒条件下,电池加热速率较传统方案提升了230%,电池满充时间降低了30%。

插混车型(PHEV)在北方及高原地区同样展现出了独特优势。凭借其既能缓解里程焦虑,又不像纯电那样严重依赖基础设施的特性,PHEV在这些地区受到了广泛欢迎。中汽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黑龙江、新疆的PHEV总占比已经超过了70%。特别是在西北、北部、东北部等地域范围广、覆盖低温地区且基础设施不均衡的地方,PHEV的增长率更是显著。

在高原地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同样呈现出良好态势。以西藏为例,由于高原缺氧环境对燃油车性能影响较大,而对纯电动汽车来说,缺氧环境对动力性能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西藏的油价比其他省份要高,而电费远低于油费,这使得新能源车的性价比大大提升。同时,西藏拥有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适合光伏发电,为新能源车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核心部件技术方面,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同样展现出了强劲的竞争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为新能源汽车在北方及高原地区的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撑。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制出的第一代高比能超低温特种锂离子电池,能在-60℃的超低温下稳定运行。宁德时代推出的钠离子动力电池品牌“钠新”,则能在-40℃的环境下保持90%的可用电量,彻底打破了传统锂电池在极寒条件下的性能瓶颈。

在电机技术方面,中国同样取得了显著进展。比亚迪发布的“十二合一”电机、东风发布的“十合一”电机,以及小米、华为等造车新势力在转速、功率密度、效率、严寒等方面的超前表现,都使得中国的电机和电动汽车指标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这种快速的技术应用和市场反馈机制,让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的使用环境。

如今,新能源汽车在北方及高原地区的使用可行性和便利性不断提高,市场占比也在逐步提升。随着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有望在这些地区实现更广泛的市场覆盖,进一步改变汽车消费格局,推动绿色出行理念的深入普及。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