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论坛的聚光灯下,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李文广于7月11日详细阐述了公司自动驾驶技术的雄心壮志,设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到2027年,实现城区L4级自动驾驶的规模化商业应用。这一蓝图不仅彰显了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深度布局,也预示着与特斯拉等业界巨头的激烈较量即将进入新阶段。
李文广透露,华为将采取分阶段的技术迭代策略,逐步解锁自动驾驶的新高度。2025年,华为将聚焦于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的试点运营,并在城市环境中启动L4级自动驾驶的测试。次年,计划将高速L3自动驾驶推向规模化商用,同时继续深化城区的L4级测试。到了2027年,华为将全力冲刺城区L4级自动驾驶的规模化商用,并探索无人干线物流的试点项目。最终,在2028年,无人干线物流的商用将成为现实。
尽管李文广坦诚地表示,若华为按计划在2027年实现目标,仍将比特斯拉晚一年,但这无疑揭示了全球自动驾驶技术竞赛的激烈程度。华为选择了一条多传感器融合的技术路线,以确保自动驾驶系统的高可靠性和安全性。李文广强调,华为的核心目标是减少交通事故,同时为用户节省宝贵的时间。与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不同,华为在L3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中,采用摄像头、雷达等多种传感器融合的方式,以应对更为复杂的驾驶场景。
然而,在自动驾驶技术路线的选择上,并非所有企业都与华为保持一致。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同一月的季度高管会上宣布,百度的自动驾驶出行平台“萝卜快跑”将放弃激光雷达等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全面转向纯视觉技术路线。李彦宏指出,多传感器融合方案的成本高昂,而纯视觉路线则能显著降低硬件成本,加速车队的规模化部署。李彦宏坚信,通过规模化运营,可以加速技术迭代的闭环,形成正向的技术优化循环。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CEO靳玉志此前曾预测,2024年是L2级自动驾驶规模化商用的元年,而到了2025年,行业将初步具备L3级自动驾驶的商用能力。他预计,城区智能辅助驾驶的搭载量将在2025年达到394万辆,2026年猛增至825万辆,2027年更是将突破1496万辆。这些数据无疑展示了市场对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的强烈需求。
华为的这一规划,无疑将对整个自动驾驶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从竞争的角度来看,特斯拉以其纯视觉方案在道路感知和控制精度上处于领先地位。然而,李文广认为,L4级自动驾驶对安全性的要求将大幅提升,华为的多传感器方案正是为了抢占这一技术制高点。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华为乾崑智驾ADS4系统的商业化,将带动上游传感器、芯片供应商的发展,进一步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完善。
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推进,也将加速相关法规的完善。中国于2022年实施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为L3级自动驾驶的商用铺平了道路,而华为的积极行动,无疑将推动这一进程。
然而,尽管前景看好,华为仍面临诸多挑战。李文广承认,主动安全技术,如障碍物识别等,仍处于研发阶段,需要持续的资金和时间投入。在这场自动驾驶技术的竞赛中,华为正全力以赴,以期在未来的道路上占据一席之地。
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努力,不仅关乎技术的突破,更关乎未来出行的安全与便捷。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法规的逐步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自动驾驶的未来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