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哈工大科研突破:航天电器寿命猛增,打造自主可控“神经元”

   时间:2025-05-27 12:08:4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航天工程与重大装备领域,电子元器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中航天电器更是承担着信号传递、控制执行及系统配电等多重关键任务。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该校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一款高可靠性、质量一致性卓越的航天电器,该成果不仅取得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更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了自主可控,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并已通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科技成果鉴定。

此次研发的成功,得益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翟国富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该团队由近200名教师、工程师、硕博研究生等精英组成,他们与相关单位携手,共同组建了产学研用项目研究团队,针对航天电器可靠性与质量一致性差的共性难题展开了深入攻关。

翟国富教授作为成果的第一完成人,带领团队成员经过多学科协同努力,不仅首创了质量一致性理论,还成功突破了航天电器在极端环境下的高可靠长寿命设计以及全寿命周期质量一致性正向设计等关键技术。同时,他们还制定了质量一致性设计的航天标准,并研制了相应的设计软件,这些成果均显著提升了航天电器的可靠性和质量一致性。

据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院长叶雪荣介绍,航天电器如同航天装备控制系统中的“神经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某个节点失效,整个系统都可能面临“瘫痪”的风险,从而导致任务失败。因此,提升航天电器的可靠性和质量一致性,对于确保航天工程的顺利进行具有重大意义。

在此次研发中,科研团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们成功将典型航天电器产品的寿命从2万次提升至20万次,关键性能参数和寿命一致性也提升了36%。这一突破性的成果,不仅打破了长期以来对国外产品的依赖,更为我国航天电器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叶雪荣院长还强调,航天电器机电一体化结构复杂,服役环境极端苛刻,以往航天电器失效约占电子元器件失效总量的50%。此次研发的成功,不仅解决了这一难题,更为我国航天工程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研团队还注重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通过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不断推动航天电器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我国航天电器的技术水平,更为我国航天工程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这一成果的成功应用,我国航天电器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团队将继续发扬创新精神,不断攻克技术难题,为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