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们近日宣布了一项突破性的进展,他们开发出了一种新技术,使得在射电波段的多个频率下观测天空成为可能。这一成果预示着,我们即将能够目睹超大质量黑洞的“彩色肖像”。
色彩,这一看似简单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却与光的频率或波长紧密相连。光的颜色随着波长的长短而变化,波长越长,颜色越偏向红色;波长越短,则越偏向蓝色。每一种频率或波长都对应着一种独特的色彩。
然而,人类的眼睛并不能像科学仪器那样精确地分辨这些色彩。我们的视网膜上仅有三种类型的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蓝三种光线敏感。大脑将这些信息综合起来,才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彩色图像。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也类似,它们通过捕捉红、绿、蓝三种光线的信息,再将这些信息呈现在屏幕上,从而欺骗我们的大脑,让我们看到彩色的画面。
尽管我们无法直接用肉眼看到射电波,但射电望远镜却能够“看见”它们的“色彩”,也就是不同的频带。探测器能够捕捉到狭窄的频率范围,这与光学探测器捕捉颜色的方式颇为相似。通过在不同频带上观测射电天空,天文学家们可以构建出一幅“彩色”的图像。
然而,这一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大多数射电望远镜一次只能观测一个频带,这意味着天文学家们需要多次观测同一个目标,每次更换一个频带,然后再将这些图像拼接起来。虽然这种方法对于许多天体来说都适用,但对于那些变化迅速或体积较小的目标来说,这种方法却无法奏效。因为图像变化太快,无法进行有效的叠加。
为了克服这一难题,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名为“频率相位转移”(FPT)的新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克服大气对射电波的干扰,使得天文学家们能够在不同的射电频带上连续拍摄图像,并将它们校正合成,从而得到一张高分辨率的彩色图像。研究团队在3毫米波长下观测射电天空,追踪大气如何扭曲光线,并利用这些数据来校正和锐化在1毫米波长下获得的图像。
这一方法尚处于早期阶段,最新的研究只是对该技术的一次演示。然而,它已经证明了其可行性。未来的项目,如下一代事件视界望远镜(ngEHT)和黑洞探测器(BHEX),将有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或许将能够实时、彩色地观测到黑洞的奇妙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