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理想汽车减速背后:销量下滑、技术换道与组织动荡

   时间:2025-05-27 14:02:4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理想汽车,一度是新势力阵营中的佼佼者,步入2025年后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市场反馈显示,理想寄予厚望的L6焕新版车型,在上海车展惊艳亮相后,并未能如预期般引爆订单市场,这一意外冷却成为了理想调整战略目标的直接导火索。据统计,2025年前四个月,理想的销量被小鹏和零跑相继超越,4月份的交付量仅为3.39万辆,明显低于零跑的4.1万辆和小鹏的3.5万辆,这在理想的历史上实属罕见。

更为严峻的是,理想原本赖以生存的增程式技术赛道,如今已是一片红海。深蓝S09等车型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切入20万至50万元市场,直接挤压了理想L系列的生存空间。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增程市场增速大幅下滑至3.5%,而同期纯电市场则同比增长53.6%,成为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面对这种趋势,理想不得不重新审视其产品结构,意识到继续依赖增程式技术将难以维持增长,甚至可能在纯电转型中失去先机。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理想开始积极布局纯电市场。理想i8和i6两款纯电车型计划于下半年发布,这两款延迟一年的产品被视为理想扭转纯电市场颓势的关键。这两款车型采用了800V高压平台和宁德时代5C电池,技术路线与增程式形成鲜明对比,旨在以“高端纯电”的形象重塑品牌形象。然而,这一转型之路并非坦途,若i系列未能成功打开市场,理想将面临增程式市场失守、纯电市场未立的双重困境。

与此同时,理想内部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人事变动。端到端模型负责人夏中谱的离职,以及芯片领域高级人才的引入,标志着理想在智能驾驶战略上的重大调整。夏中谱的离职与理想智能驾驶路线的变更密切相关,他曾主导端到端辅助驾驶方案的落地,但随着理想转向VLA模型,端到端技术模块的战略价值逐渐降低。VLA模型被李想定义为“人类智能”阶段,其核心在于通过三维视觉和物理世界建模实现更复杂的驾驶决策,相较于端到端的“哺乳动物智能”,VLA在泛化能力和场景适应性上有显著提升。这一技术路线的调整,使得端到端团队的职能被边缘化,夏中谱的离职也就在情理之中。

理想近期引入的芯片领域高管张开元,则标志着理想在芯片自研领域的深度布局。随着VLA模型对算力需求的激增,理想需要从底层硬件到上层算法的全栈控制,以确保智能驾驶系统的高效运行。这一“弃端到端、投VLA”的战略选择,不仅是技术路径的优化,更是对未来智能汽车竞争制高点的争夺。然而,这一高层变动可能只是理想组织动荡的冰山一角。近年来,理想频繁调整战略重心,李想将智能汽车战略负责人的职位交由总裁马东辉,自己则专注于AI方向的发展。这种战略重心的频繁转移,虽然体现了理想对技术趋势的敏锐捕捉,但也引发了内部资源分配混乱的问题。

理想汽车的2025年,充满了挑战与变革。在增程式市场失守、纯电市场亟待突破的双重压力下,理想选择以销量目标下调换取转型空间,以高层变动推动技术路线调整。然而,这一“断臂求生”的策略能否奏效,仍取决于多个关键因素。理想能否在高端纯电市场树立标杆、VLA模型能否如期落地、组织架构调整能否重塑凝聚力,都将决定理想的未来走向。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