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食行业的风起云涌中,不少创业者找到了新的财富密码。近年来,随着传统商铺转让潮的加剧,餐馆和奶茶店纷纷寻求出路,而零食集合店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了市场上的新宠。
李曦,一位商铺转让中介,对这一现象深有感触。他见证了无数餐馆和奶茶店的黯然离场,但同时也目睹了零食店如何成为市场的“救命稻草”。在江浙地区的乡镇,一家零食店以53万的价格迅速转让成功;而在二线城市,一家标价100万的店铺更是吸引了客户连夜乘坐高铁前来考察。
零食量贩行业以其惊人的增长速度,持续创造着造富神话。两大巨头——鸣鸣很忙和万辰集团(好想来母公司),近年来以近200%的年复合增长率,向市场展示了其“暴力崛起”的实力。即将登陆港股的鸣鸣很忙,去年更是实现了8亿的净利润,同比大增284%。
尽管市场上“转让潮”已经来袭,但许多创业者并未放在心上,甚至选择反向抄底。他们认为,前一家店铺的失败只是因为没有找准经营门道,自己接手后定能扭转乾坤。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尽管有1094家典型连锁零食品牌门店关闭,但仍有1400家新店开张。
大雄,一位曾经的创业者,四年前被一家零食店前的长队所吸引,深入了解后被该行业的盈利能力所震惊。他发现,一些在包邮区开了十几家零食店的老板,十年间挣下了千万身家。经过慎重考虑,大雄决定加盟一家零食量贩品牌,他看中了该行业“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商业模式。
大雄总结道,零食店吸引人的第一大杀器就是便宜。例如,便利店中3块一瓶的可乐,在零食店只要1块7;外面的卤蛋1块一个,在这里只要6毛。这种极致的性价比,让顾客难以抗拒。而要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维持低价,最佳的方式就是“以规模向上游换议价权”。大雄选择的零食量贩品牌,正是凭借其庞大的门店数量和集中采购的优势,撑起了“低价”标签。
然而,零食店的生意并非一帆风顺。大雄虽然开店初期赚得盆满钵满,但很快就遇到了招人难的问题。由于零食店SKU众多,店员工作繁重,导致普通员工流失率极高。而店长不仅要负责招聘和管理员工,还要处理店铺日常运营等繁琐事务,工作量巨大。大雄开出高薪却仍难以招到合适的店长,这让他意识到零食店背后的艰辛。
萍萍的零食店也遭遇了类似的困境。她原本看好城市富人区的消费潜力,开了一家高端零食店。然而,高昂的租金和人工成本,加上频繁的进货支出,让她的店铺净利率只有个位数。年流水百万级的门店,到手利润却只有二十多万,远不如去打工。
大雄在创业过程中也发现了零食店的一些潜在风险。他认为,零食这行玩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下沉市场租金和人工更便宜,消费潜力巨大。然而,他在某中部人口大省的县城开店时,却发现当地人收入较低,对零食的支出有所缩减。这让他意识到选址的重要性,一旦选址不慎,就可能面临高昂的学费。
随着零食加盟店的日益增多,行业内的竞争也愈发激烈。章章是一位零食店加盟商,他发现自己的店铺周围突然冒出了许多同类店铺。为了争抢客流,他不得不参与价格战,导致营业额大幅下降。同时,总部强制配货的压力也与日俱增,让他倍感压力。
小品牌加盟商的生存环境更为恶劣。筱靓以低价接手了一家零食店,但不久后就发现周围同类店铺激增,价格战愈演愈烈。而品牌方在供应链出现问题后,更是无力支持加盟商打价格战。筱靓的店铺一步步走向倒闭的边缘,她才恍然大悟自己接手的不过是一个烫手山芋。
尽管零食行业竞争激烈,但仍有许多创业者前赴后继地涌入这个市场。他们相信,只要找准门道、精心经营,自己就能成为那个笑到最后的幸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