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起涉及新能源汽车车机广告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事件的起因是深蓝汽车在其车机系统中强制推送了一则权益提醒信息,这一行为被众多车主视为对用车体验的干扰。
5月27日晚,深蓝汽车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回应了车主的反馈,表示已注意到部分车主对车机系统开屏权益提醒信息的不满,并对此深表歉意。据官方解释,此次推送的本意是为了回馈深蓝车主,提醒已购首任车主查收深蓝S09专属购车券。同时,深蓝汽车承诺未来不再通过车机通道给用户推送此类权益提醒。
深蓝汽车的CEO邓承浩也转发了该道歉文,并再次表达歉意,表示公司内部已进行流程优化,确保未来以更好的方式向车主传达福利信息。然而,这并非深蓝汽车首次因管理言论引发关注,此前邓承浩关于“员工买车可离职两个月”的言论也曾引发广泛讨论。
此次事件背后,反映出的是车企在广告推送策略上的伦理缺失。随着新能源智能汽车的发展,其商品属性与软件规则已逐渐与移动终端相近。因此,一些车企开始尝试将手机APP的推送规则移植到汽车车机上。然而,这种做法却忽视了车主对车辆的完整物权,以及对车机系统的使用权。
车主购买车辆后,即对车辆享有物权,包括车机系统的使用权。车企未经允许通过远程控制植入广告,实质上是对车主物权的干涉,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构成对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及私有财产权的侵害。更重要的是,车机系统的广告推送可能会干扰车主的用车体验,甚至影响驾驶安全。
事实上,车企给车机推送的应该仅限于关乎系统、软件、升级等方面的内容,以保证车辆的安全和正常运行。这些推送在形式上应该避免打扰用户的用车体验,特别是在启动、驾驶、泊车等关键过程中。即使需要传达紧要通知,也应该首先通过客服电话和手机端进行提醒,而不是直接侵入车机系统占据满屏。
此次深蓝汽车的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数字化时代下的企业行为必须尊重用户的私有领域和权益。强制推送广告不仅是对私有财产的数字侵入,更是对企业伦理的践踏。如果企业缺乏对私有领域边界的意识,即使道歉也充满委屈,那么这种狂妄、幼稚或装傻的态度终将损害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对于车主而言,他们需要被企业关怀,但并不意味着要接受无休止的广告推送。企业应该尊重车主的意愿和选择,以更加合理和人性化的方式传达信息。同时,车主也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对于侵犯自身权益的行为要勇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