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rm服务器市场崛起:2025年出货量预计大增70%,生态短板待突破

   时间:2025-07-02 00:37:03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最新的市场趋势中,Arm架构服务器正逐步成为数据中心领域的新焦点。尽管距离占据全球数据中心CPU销售额半壁江山的宏伟目标尚有差距,但预计2025年其出货量将实现70%的显著增长。这一增长动力主要源自大型机架规模配置的兴起,如Nvidia DGX GB200 NVL72等专为AI处理设计的系统,它们极大地提升了Arm服务器的市场关注度。

自2018年以来,Arm通过推出Neoverse N/V/E等多个系列的IP内核产品,在性能上逐渐逼近X86服务器CPU,并在能效和成本上展现出明显优势。这一趋势与云服务厂商自研Arm服务器CPU的热潮不谋而合,共同推动了Arm架构服务器在市场上的快速发展。

Arm架构服务器的核心优势在于其低功耗设计,这使得它特别适合AI训练、边缘计算等高并发场景。例如,NVIDIA DGX GB200 NVL72系统通过Arm与GPU的深度整合,显著提高了AI推理效率;而AWS Graviton系列芯片则通过定制化设计降低了云计算成本。Arm的开放授权模式也为企业提供了根据需求灵活调整芯片架构的机会,为国产厂商如鲲鹏、飞腾等打破了x86封闭生态的束缚。

全球Arm服务器芯片设计企业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超大规模云服务与系统设备厂商,它们基于自营数据中心或整机方案进行芯片设计,通过软硬件协同优化降低成本、构建稳定供应链,并依托差异化技术形成竞争壁垒;第二类是以Ampere、博瑞晶芯为代表的独立厂商,它们通过架构级自研创新构建核心竞争力,满足基础设施领域的灵活适配与定制化需求;第三类则是采用Arm公版方案的SoC集成厂商,它们采购Neoverse-N系列CPU核与CMN总线互联架构,聚焦SoC集成设计,但设计灵活性与深度优化上存在一定局限。

然而,生态短板仍是Arm服务器推广面临的主要挑战。尽管Arm在PC和移动端已占据主导地位,但在服务器领域的软件适配性尚不成熟。传统企业级应用多基于x86架构开发,迁移至Arm平台需大量重构工作。AI加速卡与Arm的协同效率也面临挑战,如CUDA生态对Arm支持的局限性可能影响算力释放。

根据IDC的最新报告,2025年基于Arm架构的服务器将占全球总出货量的21.1%,远低于Arm基础设施主管此前宣称的50%。但配备至少一个GPU的服务器(支持AI)预计将增长46.7%,几乎占据今年市场总价值的一半。超大规模客户和云服务提供商的快速采用正推动服务器市场的发展,IDC预计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在短短三年内增长两倍。

当前服务器市场呈现出x86主导、Arm快速渗透的二元格局。x86阵营(Intel、AMD)凭借Wintel联盟的深厚积累,长期占据传统数据中心的绝对份额。而Arm的突破口则集中在新兴领域,如超大规模云服务商更倾向于采用Arm架构的定制化芯片以降低成本。Arm服务器在AI与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应用尤为突出,meta、Google等企业已部署基于Arm的定制化服务器,用于支撑大模型训练和边缘推理。

从区域市场来看,美国将实现最高的扩张,到2024年将增长59.7%,到2025年底将占服务器总收入的近62%。中国是另一个销售增长强劲的地区,IDC预测其销售额将增长39.5%,占全球季度收入的21%以上。而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以及拉丁美洲的增长率则相对较低,分别为7%和0.7%。加拿大预计今年的销售额将下降9.6%,原因是2024年达成了一项未指明的“非常大的交易”。

IDC全球基础设施研究副总裁库巴·斯托拉斯基在评论服务器增长时表示,对处理人工智能的更多计算能力的需求可能会持续存在。从简单的聊天机器人到推理模型再到代理人工智能的演变,将需要几个数量级的更高处理能力,尤其是在推理方面。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