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电动车电池更换费用的讨论引发了广泛关注。不少早期购买电动车的车主发现,随着车辆保修期的结束,更换电池的成本竟然高达数十万元,甚至超过了车辆本身的当前价值。
根据工信部等相关部门的规定,自2016年起,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如电池,享有8年或12万公里的质保期。如今,这一期限已陆续到期,大量新能源汽车因此进入了“脱保期”。据统计,未来两年内,将有超过19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质保期满,这一数字令人咋舌。
一位特斯拉Model S车主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他几年前购买的车辆,如今因电池问题需要更换,但售后报价高达20万元。而该车的二手车估值仅为16万元左右,这意味着更换电池的费用几乎可以再买一辆新车。车主对此表示无奈,直言当初购车时并未料到会有如此高昂的后续成本。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国产新能源车车主身上。一位原价16万元的车主,在电池需要更换时,被告知费用高达8万元,几乎相当于车价的一半。他抱怨说,本以为购买新能源车能节省成本,结果电池一换,之前的节省都化为乌有。
那么,为何电池过了保修期后更换费用如此高昂呢?一方面,动力电池的循环寿命通常只有24万公里,而整车的设计寿命可达100万公里,二者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日常使用环境、充电习惯等因素都可能缩短电池寿命。汽车零配件的价格不仅受成本影响,还与零整比系数密切相关。数据显示,部分新能源车型的动力电池包单件零整比均值高达50.96%,更换费用自然不菲。
面对高昂的换电池成本,车主们陷入了两难选择:是继续投资更换电池,还是直接换购新车?市场销售人员指出,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选择丰富,价格适中,换电池的费用确实足够购买一辆新车或支付首付。
然而,并非所有过保电池都需要立即更换。有出租车司机表示,他的车辆行驶了46万公里后,电池衰减仅约20%,仍能正常使用。专业人士指出,新能源车的动力电池寿命一般为8至10年,不同车型和厂家的电池寿命有所差异。动力电池由电池包、模组、电芯等部分组成,有时可能只需更换部分组件,而非整个电池。
为了缓解电池更换成本高的问题,部分车企推出了“三电终身质保”政策。但这一政策条件苛刻,如要求车主为首任车主、每年行驶公里数有限制等,使得许多早期车主和二手车车主无法享受此福利。
保险公司也加入了这一市场,推出了“电池容量险”。例如,人保财险与宁德时代合作,在成都推出了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容量保障保险。但这类保险同样存在限制条款,且保费不菲。对于早期购买新能源车且电池已过保的车主来说,这一保险虽不完美,但在当前情况下也算是一个选择。
电动车电池市场近期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超威、天能等电池品牌纷纷降价促销,以吸引消费者。例如,超威1号石墨烯电池在促销期间价格显著下降。同时,比亚迪推出了两轮三轮电动车磷酸铁锂电池,采用刀片电池结构,性能强劲,有望实现电动车终身不换电池的目标。
面对电池更换还是换车的抉择,车主们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应继续投资更换电池以延长车辆使用寿命;也有人倾向于换购新车,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便利。无论选择何种方式,车主们都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预算做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