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戏院长三角城市戏剧节上,一场前所未有的表演吸引了众多目光。国内首部机器人戏剧《巨物之城》成功上演,一群特殊的“演员”在舞台上大放异彩,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科技与艺术完美融合的视听盛宴。
演出结束后,导演戴炜,同时也是上海戏剧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研室主任,向热情的观众介绍了这些非传统的演员。舞台上,8位机器人与人类演员共同完成了这场80分钟的表演,随后,观众迫不及待地涌上舞台,与这些机器人合影留念。
这次表演不仅是戏剧节的一大亮点,更是国内机器人技术走出实验室和展厅,以更加亲民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的一次尝试。近年来,人形机器人在各种场合频繁亮相,从春晚的秧歌表演到半程马拉松的比赛现场,它们的身影越来越常见。
在《巨物之城》中,机器人不仅仅是道具或背景,而是故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通过AI表情模仿、全向移动能力等先进技术,与真人演员共同演绎了一个关于未来时空、记忆与情感的故事。观众在欣赏表演的同时,也不禁思考起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它们是否有可能成为平等共生的伙伴。
为了实现这场前所未有的表演,主创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不仅在实验室里进行了长时间的编程和调试,还在排练厅里反复磨合,寻找机器人与人类演员的最佳配合方式。戴炜表示,作为国内首个尝试机器人戏剧的团队,他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每一次的解决和实验都为最终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巨物之城》不仅展示了科技的实力,更通过剧本和表演探讨了技术与人性的关系。剧本跳出了传统科幻作品中技术与人性对立的框架,以技术为载体重新定义了“家庭”的情感内涵。这种对多元性的探索为未来的机器人戏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剧组还发现了一群意想不到的观众——孩子们。他们对机器人充满了好奇心,同时也能够深刻理解并共情故事中的情感。这一发现为机器人戏剧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亲子向可能成为未来机器人戏剧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机器人戏剧《巨物之城》的成功上演,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独特的艺术体验,更让我们思考起未来人与机器共生的可能性。当机器人具备了与人类相似的情感和表演能力时,它们将不再仅仅是工具,而是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