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杨林村传奇:古井、山石与御匾背后的故乡记忆

   时间:2025-07-08 10:41:43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湘北的月田镇,隐藏着一段段关于杨林村的古老传说,这些故事如同一股清泉,滋养着这片土地的灵魂。曾书,一位对故乡文化充满深情的文化站工作者,用他半生的时间,默默挖掘和记录着这些传说,使之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曾书曾是作者的初中同学,他的求学之路虽因高中肄业而中断,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文化的热爱却从未熄灭。凭借不懈的努力,他最终考入了月田镇文化站,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这片土地的文化事业。他曾花费大量时间,走访月田镇的每一个角落,搜集整理当地的掌故风物。

在一个暑假的日子里,曾书带着作者来到了杨林村。在曾家屋场的一口深井旁,他讲述了雷公井的传说。这口井深达两丈余,井水至今仍清澈见底,滋养着周边的百姓。相传,这口井是由杨林村下曾家的先祖曾公师主所掘。曾公师主身怀道法,一次在降妖归途中触怒了天威,雷公一路追击。在危急关头,曾公师主将真身藏于杉树之中,但雷公依旧不依不饶,霹雳之下,杉树纷纷折断。最终,曾公师主愤怒之下,将随身的小葫芦摔碎在巨石之上,瞬间清泉奔涌而出,形成了今日的雷公井。

离开雷公井,曾书又带着作者来到了杨林村的新南冲。他指着前方的一座山势起伏的山,形如蹲踞的雄狮,对面范坳则有一块浑圆如球的巨石,被当地人称为“响鼓石”,两者相映成趣,被赋予了“金狮滚球”的美好寓意。风穿过山石间的缝隙,发出呜呜的声响,仿佛远古的狮吼,又似石球滚动的回音,讲述着无声的寓言。

曾书并未停下脚步,他继续带着作者穿梭在杨林村的山野之间。他指着连绵的小山,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讲述着这片山形地貌背后的神奇故事。据说,这片山脉形如青蛙坐于莲台之上,而西北边的山脉则似乌鸦振翅欲捕。更神奇的是,东南方向的山脉竟似一对雌雄双蛇意图阻击乌鸦,而中间又飞落一山,形如蜈蚣,护佑着乌鸦。这山形地貌天然勾连,形成了一幅无声而盛大的争持与守护图,被古代风水师视为福泽绵延的宝地。

在杨林村的新南冲,曾书带着作者来到了一栋苍老的屋宇前。他目光穿透斑驳的门楣,仿佛看到了时光深处的辉煌。这里曾是万端溪的故居,一块御赐的“恩荣”匾额曾悬挂于此。万端溪生于清雍正九年,自幼聪颖好学,十九岁中举,后因文行兼优被擢升为山东莱阳县丞。乾隆六次南巡时,他筹饷护驾,功勋卓著,深得天子赏识,特赐“恩荣”匾与半副銮驾。然而,在风雨飘摇的年代,这块匾额也曾一度失踪,后在公安与文物部门的努力下被追回。如今,匾额虽已历经沧桑,但其上“恩荣”二字仍笔力遒劲,彰显着皇家威仪。

随着暮色渐起,曾书与作者缓步村中,炊烟与薄霭交织成一幅宁静的画卷。曾书指着山野深处,目光温润如土,他说:“这些传说,如同老树深根,盘结在杨林村的血脉里。”雷公井的搏斗、狮子山与响鼓石的默然对峙、五福祥开图中的蛇蜈争持、恩荣匾额的宦海烟云……这些传说不仅沉淀着乡民对天地奥秘的质朴想象,更蕴含着对福泽绵长的深切期盼和在苦难中守护文脉的坚韧精神。

在村口,曾书默默站立,凝望着暮色中的杨林村。他说:“传说似水,流过村庄,也流过人心。能记下它们,是我与这块土地的缘分。”他的身影在暮色中逐渐模糊,却仿佛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成为杨林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