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举办的“2025空天信息大会”现场,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曹振南就超算互联网在商业航天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阐述。他提到,凭借大显存、全精度覆盖的算力优势,以及丰富的仿真计算服务经验和一站式MaaS服务体系,超算互联网正为飞行器设计制造、低空经济类大模型等商业航天应用场景提供强有力的算力支持。
商业航天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面临着数据处理量庞大、计算需求迫切、AI模型训练复杂等多重挑战。传统风洞实验方法获取的数据成本高且数量有限,难以满足AI大模型的训练需求,成为制约商业航天发展的瓶颈。
针对这一问题,超算互联网通过“算力+应用”的一体化服务模式,为用户免去了自建算力设施和配置计算环境的繁琐步骤。用户只需即开即用,即可运行空气动力学CFD等软件,快速生成大量高精度数据。这些数据与风洞实验数据相互验证,结合深度学习算法,能够生成与风洞实验结果相媲美的高质量仿真结果。这一创新模式正在推动飞行器设计制造流程和效率的深刻变革。
在商业航天材料学领域,超算互联网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支持分子动力学模拟和量子力学计算,助力科研人员快速发现和开发具有特殊性能的航空材料,为商业航天的材料研发提供有力支撑。
截至目前,作为国家级综合算力服务平台,超算互联网已经吸引了超过40万用户,并汇聚了500多家优质服务商,发布了7000多款算力商品与大模型。这些资源为商业航天、工业仿真等100多个细分行业、1000多个场景提供了坚实的算力基础,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
曹振南强调,超算互联网期待与更多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领域的企业携手合作,共同探索超算与太空产业融合的广阔空间,为太空计算等新型计算场景提供坚实的算力保障,助力商业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