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领域近期成为了科技圈的焦点,两大巨头宇树科技和智元机器人纷纷传出上市消息,掀起了一场争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激烈战役。
宇树科技率先传出将冲刺科创板上市的消息,紧接着,智元机器人通过一场别出心裁的“独角兽收购上市公司”操作,引发了市场对其是否借壳上市的广泛猜测。无论真相如何,两家企业都已明确展现出对人形机器人市场主导地位的强烈渴望。
人形机器人行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找钱成为了这些企业的首要任务。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中国内地机器人行业投融资事件频发,平均每天就有一起,融资总额远超过去年全年。智元和宇树作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佼佼者,估值均已超过百亿,自然成为了市场的焦点。
“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之所以如此重要,不仅在于其能够卡位赛道心智,更在于上市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支持,从而在人形机器人这个烧钱的赛道中保持领先地位。对于创投机构而言,上市也是主要的退出路径之一。然而,IPO排队周期长,智元因此选择了通过二级市场灵活的资本运作,绕开了IPO的慢车道,实现了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宇树科技和智元机器人在发展路径上展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宇树科技从机器狗起家,强调硬件优先驱动,通过自研核心部件降低成本,快速量产,被业界称为“价格屠夫”。而智元机器人则更注重软硬一体,致力于全栈技术研发和全产业链布局,其战略更偏向于平台驱动,更像是一个具身智能的基础设施平台。
两家企业在商业化进程上也存在差异。宇树科技在商业化上相对领先,其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的交付量均位居行业前列。而智元机器人虽然年初官宣已交付了上千台通用具身机器人,但在量产规模上仍与宇树存在一定差距。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两家企业的战略选择不同,宇树更注重硬件供应链整合和成本控制,而智元则更注重技术研发和生态构建。
在创始人背景上,宇树科技和智元机器人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宇树科技的创始人王兴兴被人们称为“小发明家”,他偏科严重但动手能力强,从小经历放养式教育锻炼了他的执行力。而智元机器人的董事长兼CEO邓泰华则来自华为,其高管团队中也不乏华为系背景的人才。这种差异使得两家企业在组织形态和发展策略上也有所不同。
王兴兴和华为天才少年彭志辉都曾是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创业者。尽管两人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但他们都对具身智能充满了热情。王兴兴以宇树科技创始人的身份闻名业界,而彭志辉则以华为天才少年和B站UP主“稚晖君”的身份广为人知。两人虽然性格迥异、背景不同,但在具身智能的创业道路上却殊途同归。
然而,作为早期产业,具身智能的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本土制造零部件技术的收敛、供应链的整合和降本压力、以及“大脑”和“小脑”端的技术路径选择等问题都需要解决。这些共性挑战不仅关乎创业者的生存,更决定了具身智能能否真正走进千行百业。
在宇树科技和智元机器人的带领下,人形机器人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两家企业虽然发展路径不同,但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未来,谁将成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战役将推动人形机器人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