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的热浪侵袭下,湖南电网迎来了它的年度“大考”。今年的迎峰度夏,湖南两大特高压换流站——韶山站与潇湘站,凭借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强力支援,实现了保供电工作的高效与安全双重提升。
在潇湘站,位于长沙县安沙镇的这一重要站点,作为南昌-长沙、荆门-长沙两大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的终点站,它的稳定运行对湖南电力保障至关重要。7月的一天,记者亲眼目睹了“机器狗”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灵活地完成各项任务。这只智能“小助手”装备了可见光和红外双光云台,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精细巡检,替代人工完成设备温度测量、缺陷跟踪等工作,实现了对设备的智能巡视与精准定位。
潇湘站的工作人员表示,在高温高负荷时期,他们增加了“机器代人”的巡检频次,巡视模式也从传统的人工巡视转变为“机器巡视+人工校核”,主要通过不间断的自主巡检来替代人工巡视。这一转变不仅提高了运维人员的巡检效率,降低了他们的工作负荷,还有效解决了人工作业强度大、作业时间与环境受限等问题。
与此同时,在韶山换流站,作为我国首条大规模输送新能源电力的特高压线路——祁韶直流的落点,这里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智”力。在用电高峰期,一架无人机正按照预设航线对站点进行逐点巡检。运维人员通过无人机实时视频回传、运行环境监测、就地缺陷识别等功能,能够轻松完成全面巡视、红外监测、特殊巡视、消防应急等四类任务。
韶山换流站利用智能巡检机器人、机器狗等智能装备,构建了一套空天地一体化的巡检模式,实现了对换流变、直流场等核心设备的24小时立体监控。该站还应用了日周月自动分析缺陷的技术,将关键数据的研判时效提升到了分钟级。通过差异化开展特巡特护,韶山换流站以“零缺陷”的标准保障了祁韶直流的稳定运行,为湖南输送了大量的清洁能源。
据了解,连日来,祁韶直流在晚高峰时段的最大输送功率达到了550万千瓦,日均送电量更是高达1亿千瓦时。与初期相比,其输电能力已提升了150%,占全省用电负荷的约16%,成为了湖南今夏电力保供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