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汽奥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副总经理李凤刚,通过一段视频向公众详细阐述了消费级芯片与车规级芯片之间的显著差异,并强调了奥迪在汽车制造中对用户安全的坚定承诺。
李凤刚解释,车规级芯片是专为汽车应用设计的,必须通过包括AEC-Q、ISO 26262和IATF 16949等一系列国际标准认证。与日常使用的消费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和智能家居设备中的消费级芯片相比,车规级芯片面临着更为严苛的考验。汽车需在高温、低温、恶劣天气及复杂路况等多种极端环境下运行,因此要求芯片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他进一步指出,车规级芯片的工作温度范围通常要求在-40℃至150℃之间,而消费级芯片则仅需满足0℃至70℃的工作条件。车规级芯片在材料选择上也有着严格标准,必须能承受高温、抗腐蚀和抗冷凝,以确保在极端环境下仍能稳定运行。相比之下,消费级芯片在这些方面的要求则相对较低。
安全始终是汽车制造中的首要考量。李凤刚提到,消费级芯片的缺陷率允许达到500PPM,即每百万件产品中可能有500件出现故障。然而,对于车规级芯片而言,这一标准则严苛得多,缺陷率通常要求低于1PPM。毕竟,一旦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发生故障,后果可能是致命的。
除了性能上的差异,李凤刚还强调了车规级芯片与消费级芯片在寿命上的不同。消费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极快,消费级芯片的设计寿命普遍为3至5年。而一辆汽车的使用周期往往长达10至15年,甚至更久。因此,车规级芯片要求供应商能够稳定供货10年以上,并确保不同批次产品之间的一致性,这需要经过多批次的AEC-Q验证。
李凤刚强调,在奥迪的造车理念中,汽车绝非快消品。公司始终把保障用户安全放在首位,尤其在涉及乘客安全的方面,奥迪绝不会轻易采用未经充分验证的技术。他郑重表示:“奥迪绝不会拿用户练手。”这一表态不仅彰显了奥迪对用户安全的重视,也体现了其在汽车制造领域的专业与严谨。
随着这一话题的发酵,“车规级”一词意外成为了网络热点,引发了广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