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合肥市,深空探测实验室正引领一场月球居住的科技革命。科研人员正积极探索如何在月球上实现自给自足,从建材到饮用水,力求一切就地取材。
想象一下,未来的月球基地,不仅房屋林立,而且这些建筑的材料并非来自遥远的地球,而是直接在月球上“生长”出来的。这一切得益于深空探测实验室的一项创新技术——月壤3D打印系统。该系统利用聚光太阳能,将月壤高温熔融后制成月壤砖,进而通过3D打印技术,构建出各种形状的构件,满足月球建设的需求。这一突破性技术,为未来月球上的房屋建设、道路铺设以及设备平台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面对月球上极端的气候环境,科研团队面临重重挑战。为了确保设备能在月球上稳定运行,他们对比了多种技术路线,最终选择了“反射聚光—光纤束传能—粉末床熔覆成型”的技术方案,成功解决了能量捕获、传输到打印成型的系列难题。这项技术不仅展现了科研人员的智慧,更为月球居住梦想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住房问题,饮用水同样是月球长期居住的一大难题。然而,深空探测实验室再次给出了令人振奋的答案。他们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台群针式月壤水冰热提取系统原理样机。该系统能够从月壤中直接提取水,为月球基地提供稳定的饮用水源。这一技术的实现,意味着未来月球上的饮用水将不再依赖地球的补给,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和风险。
深空探测实验室自落户安徽以来,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他们不仅聚焦于月球探测、行星探测、小行星探测与防御等领域,还积极推动深空技术、深空科学、深空资源和深空安全四大领域的发展。通过提出12个技术方向,实现了深空探测领域科学、工程、技术的融合发展。
近日,国际深空探测学会在安徽合肥正式成立。这是我国首个深空探测领域的国际科技组织,由深空探测实验室等多家单位联合倡议发起。学会的成立将汇聚全球科学家的智慧,推动深空探测领域的发展,为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力量。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探索的深入,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也在不断刷新。深空探测活动不仅变革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更为人类拓展生存空间提供了新的可能。当月球上的居住和生存问题得以解决,人类迈向星辰大海的步伐也将更加坚定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