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即时零售市场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美团、淘宝闪购与京东三大平台纷纷加码,展开了一场被网友戏称为“钞能力斗法”的补贴大战。这场大战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更让00后们自嘲为“薅羊毛”的新时代受益者。
美团率先发难,通过发放“满25减21”等大额优惠券,迅速提升了订单量。数据显示,7月初,美团的单日订单量已突破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超过1亿单,创下全球即时零售的新纪录。随后,美团更是一鼓作气,在7月12日宣布即时零售日订单量超过1.5亿单,刷新了自己的纪录。
淘宝闪购也不甘示弱,阿里巴巴调动双11级别的资源为其引流,使得订单量飙升。7月初,淘宝闪购的单日订单量已达到8000万单,非餐饮订单占比高达75%。同时,淘宝还邀请了杨幂、李现等明星代言,通过发放免单卡等活动,进一步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7月14日,淘宝闪购的日订单量再次突破8000万单,日活跃用户数也环比净增15%。
京东在这场大战中同样表现出色,通过“100亿补贴”和“秒送仓”等策略,京东的外卖日单量在半年内从100万激增至2500万单。京东的这一波操作,不仅提升了订单量,更增强了其在即时零售市场的竞争力。
这场补贴大战的直接结果是消费者受益、商家忙碌、骑手收入大增。在社交媒体上,不少00后晒出了“0元奶茶”、“1块钱汉堡”等订单截图,自嘲赶上了“外卖不要钱”的时代。与此同时,大量中小商家因运力、人力不足而陷入“爆单困境”,运营压力巨大。然而,骑手们却成了这场大战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他们的收入随着订单量的暴涨而水涨船高。
据美团和淘宝闪购发布的数据显示,这段时间内,骑手的人均日单量和单日收入均实现了大幅增长。美团骑手的人均日单量增长了33%,单日收入增长了111%;而淘宝闪购的众包骑手数量增长了120%,活跃稳定的众包骑手月均收入超过12500元。京东方面也表示,其骑手的收入同样实现了显著增长。
然而,这场补贴大战真的能持续下去吗?从平台自身释放的信息来看,这场大战似乎短期内不会结束。美团、淘宝闪购和京东都表示将继续投入巨额资金进行补贴,以争夺市场份额。高盛等投资机构也预测,这场竞争将持续至2025年9月。
尽管这场大战为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但也引发了一些担忧。有分析认为,随着竞争加剧和客户比价习惯的养成,平台的单均利润率可能会降低。同时,消费者也可能会更加倾向于从提供最大价值的平台购买商品,而不单从他们订外卖的平台购买。因此,对于平台而言,如何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实现盈利,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场大战中,00后们无疑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他们不仅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购物优惠,更自嘲为“薅到了最大时代红利”。然而,对于平台和商家而言,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是一个更为严峻的挑战。
最后,不少消费者也呼吁各平台能够扩大补贴商品的品类,不仅仅局限于餐饮等少数品类。毕竟,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是消费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平台能够在这些方面提供更多优惠,那么消费者无疑将获得更多的实惠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