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纽约时报》披露了一则关于meta公司人工智能战略的重大潜在变动。据悉,meta新设立的“超级智能实验室”(MSL)正考虑对其AI发展路径做出根本性调整,这一消息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据内部人士透露,MSL的核心团队,包括新任28岁的AI主管亚历山大·王,正在探讨是否放弃meta目前最强大的开源AI模型Behemoth,转而研发一个闭源模型。这一转变对于一直倡导开源理念的meta而言,无疑是一次重大的理念革新。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副教授伊桑·莫里克对此表示深感惋惜。作为深耕开源领域二十余年的专家,莫里克指出,如果meta真的转向闭源,那么美国将基本退出前沿开源大型语言模型(LLM)的竞争舞台。他强调,目前在这一领域,欧洲尚存一个竞争者,而其余市场几乎已被中国占据。
莫里克不仅是AI领域的杰出学者,还是《共智时代:如何与AI共生共存》一书的作者,该书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上占有一席之地,并被《经济学人》和《金融时报》评为年度最佳书籍。他对AI的发展有着深入的观察和理解,因此他的观点在业界具有相当的分量。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莫里克因较早接触大型语言模型,已成为美国政策制定者与企业领导者的首选AI专家。他对中国AI模型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是对中国初创企业深度求索推出的DeepSeek模型赞不绝口,认为其不仅能与前沿模型抗衡,还采用了开源模式。
莫里克还提到,最近月之暗面发布的Kimi K2开源模型也值得关注,但他认为,由于“中国模型”带来的冲击感已基本消退,且DeepSeek的性能对多数使用者来说已足够,因此Kimi K2可能难以复制DeepSeek那样的热度。与中国的大语言模型相比,美国的大多数模型都并非开源,这也是meta此次潜在转变引起莫里克感慨的原因之一。
据透露,meta之所以考虑这一战略调整,可能与Behemoth模型在内部测试中的表现不佳有关。尽管meta已完成对该模型的训练,但因其表现未达预期,发布被推迟。自meta宣布成立超级智能实验室以来,负责Behemoth的团队已停止对其进行新的测试。
目前,MSL的讨论仍处于初步阶段,最终决策需经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批准。有报道称,meta可能在保留开源模型的同时,将重心转向闭源模型。无论选择何种路径,对于正与谷歌、OpenAI、Anthropic等对手角逐AI主导地位的meta而言,这都将是一次重大的战略转向。
扎克伯格在去年的一次播客采访中曾表示,meta非常支持开源,但并未承诺会公开所做的每一项成果。这一表态似乎为meta未来的战略调整埋下了伏笔。
为了加强AI技术的研发实力,meta近期开启了“重金揽才”模式,从OpenAI、谷歌、苹果、Anthropic等公司挖来顶尖研究员,并宣布对亚历山大·王的AI初创公司Scale AI进行巨额投资。此后,meta将整个AI部门更名为“超级智能实验室”,由亚历山大·王领导。
据称,亚历山大·王在上周与meta约2000名AI部门员工的会议上表示,他领导的小团队的工作内容将对外保密,但meta整个AI部门都将致力于研发超级智能。然而,他并未提及模型未来会采用开源还是闭源模式。
随着公司下一个股票归属期的临近,一些未被选入meta超级智能团队的员工可能会出现大规模离职的情况,这无疑为meta的未来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