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客车故事丨欧洲血统的合肥安凯,开创了中国豪华大巴的先河!

   时间:2025-07-16 13:17:41 来源:小鹏财经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最近,小编在梳理中国商用车的发展历程,之前聊过多个老牌客车的故事,包括西沃、桂林大宇、青年尼奥普兰等,几个豪华合资客车厂商。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另一个中国豪华大巴的先驱厂商,那就是来自安徽合肥的安凯客车。”

01—

小小汽修厂,曾是部队企业

安凯客车算是草根出身,是从一个小小的汽车修配厂起家的。

1966年,合肥淝河汽车修配厂创建成立,它的前身是安徽省第九劳改支队机械修配厂,是一家地方国营企业。

1970年,工厂划归到安徽生产建设兵团管理,成为了南京军区所属的部队企业。1974年其番号撤销,又回归到地方管理。

这一时期的合肥淝河汽车修配厂,主要是生产卡车。1970年,工厂基于济南重汽(今天的中国重汽)的JN150车型,研发了自己的HF150型卡车。

之后又相继研发了HF351自卸车、HF150A长轴卡车等车型,为工厂积累了最早的造车经验。

02—

引进斯太尔技术

1975年,工厂更名为合肥淝河汽车制造厂‌。1981年,工厂在HF150卡车底盘的基础上,设计出了HF680型客车底盘,初步涉足客车领域。

上世纪80年代初,是我国汽车工业引进国外造车技术的高潮。在乘用车方面,上海引进了大众汽车,广州引进了标致汽车等。

而在商用车方面,1983年由济南重汽、重庆重汽和陕西重汽,联合组建的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引入了斯太尔的重卡制造技术。

1986年,合肥淝河汽车也引进了斯太尔91系列技术,打造了自己的载货和自卸卡车,也大大提升了工厂的技术水平。

1987年,工厂又基于斯太尔技术,研制了HFF682型客车底盘。

03—

引进凯斯鲍尔技术

在上世纪90年代初,合肥淝河汽车又研发了首个桁架大客车专用底盘,填补了国内的空白。此时,工厂靠着几大客车底盘产品的成功(包括双层客车底盘等),在客车领域已经有着不错的技术积累和口碑。

这一时期国内的客车市场,掀起了合资造车的高潮。西安沃尔沃、桂林大宇、常州福莱西宝客车等豪华客车厂商,都是诞生在这一时期。

1993年,合肥淝河汽车厂与德国凯斯鲍尔公司(今德国戴姆勒Evobus公司),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将欧洲豪华客车品牌——SETRA客车引进中国市场。

1994年,合肥淝河汽车厂生产的我国首台全承载豪华大巴——安凯S215HD下线。这款车融合了车载电视、电话、卫生间等豪华配置,市场售价为240万元,开启了国产星级豪华大巴的先河。

04—

安凯客车,上市

合肥淝河汽车厂,制造的凯斯鲍尔豪华客车,在国内市场一炮而红,也大大助力了其发展。

1994年,工厂成立客车分厂,专注于客车和客车底盘的生产。

1997年,组建成立了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深交所上市。安徽芜湖的奇瑞汽车,这一年才刚刚成立。

2001年,安凯客车与德国Evobus公司合作,又引入了S315车型。这款车搭载了奔驰发动机和ZF变速箱,售价接近300万元,成为了国内最昂贵的高速大巴之一。

安凯客车又一次,在国内豪华客车领域,吸引了一大波的眼球。

05—

并入江淮汽车

2003年,江淮汽车重组安凯客车,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安凯客车正式进入江淮时代。

江淮汽车当时本身也有客车业务——江淮客车。江淮与安凯合并之后,也让安凯客车的产品线得以延长,覆盖了5.6-18米的全系客车产品,可以说是优势互补。

2006年,安凯和江淮客车完成整合后,其整体客车销量进入了行业前四位,成为了国内客车行业的第一方阵。

如今的安凯客车,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拥有2200多名员工,2个整车生产基地,具有年产2万辆客车级专用车生产能力的厂商。

06—

最后

总的来说,安凯客车在国内客车制造领域起步很较早,并且赶上了上世纪80、90年代的技术引进浪潮。先后引入了斯太尔、凯斯鲍尔两大欧洲商用车的造车技术,可以说是一家拥有纯正欧洲技术的老牌厂商。

安凯客车靠着豪华大巴,在国内客车市场崭露头角。并且在西安西沃、桂林大宇、青年尼奥普兰、沈飞日野等豪华大巴相继陨落之后,安凯成为了硕果仅存的老牌豪华大巴品牌,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近日,2025年国内客车上半年销量数据出炉。安凯客车依然6米以上车型销量为3301辆,能够排名行业第7位,依然是国内主流客车厂商之一。

时至今日,安徽省已经成长为国内前三位的汽车制造大省,这背后也有安凯客车坚守60年的一份贡献!

所以安凯客车的故事,也值得我们重温一番!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