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出行领域,一场由内部孵化走向独立融资的变革正在上演。2025年,一家名为Also Inc.的初创企业悄然崛起,它的前身竟是豪华电动车巨头Rivian内部的秘密团队“Project Inder”。
据彭博社消息,Also成功从Greenoaks Capital获得2亿美元战略融资,投后估值飙升至10亿美元以上。这距离它从Rivian分拆并完成1.05亿美元的A轮融资,仅仅过去了四个月。如此迅猛的发展速度,让Also迅速跻身“独角兽”行列。
这笔巨款将为Also的电动自行车及多款微型电动车的研发与制造注入强劲动力。作为Rivian在全尺寸豪华电动车之外的全新增长极,Also的加速奔跑,无疑揭示了这家皮卡制造商布局城市短途交通的雄心壮志。
时间回溯到2022年,Rivian悄然组建“Project Inder”团队,专注于轻量化电动两轮、三轮车的前期研发。随着全球微出行市场的蓬勃兴起,Rivian管理层敏锐地意识到,让这一业务独立发展,将能更灵活地对接资本与市场。
今年3月,Rivian正式宣布分拆微出行业务,成立独立运营的Also公司。首轮融资由母公司与Eclipse Ventures联合主导,Rivian保留少数股权,创始人RJ·斯卡林吉亲自出任Also董事会主席。这一举措不仅为Also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更为其未来发展铺设了广阔的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Also在成立之初便与苹果前首席设计师乔尼·艾维的LoveFrom设计事务所牵手合作,后者将深度参与电动自行车的工业设计与品牌塑造。这层“苹果基因”的加持,无疑为Also的产品增添了无限遐想。
与专注于全尺寸电动车的Rivian不同,Also将自己定位为“微出行解决方案专家”。其产品矩阵不仅涵盖电动自行车,还包括三轮车、四轮微型汽车等多元形态,旨在满足城市短途通勤与“最后一公里”物流需求。
为何Also选择从电动自行车切入市场?业内分析认为,电动自行车技术门槛相对可控、产品迭代速度快,且能精准覆盖目标用户群体。根据Axios等媒体数据,全球微出行市场规模预计到2027年将突破500亿美元,其中电动自行车占比超过40%。这正是Also眼中的蓝海市场。
然而,微出行赛道并非一片坦途。Van Moof、Bird等先驱曾因成本高企、监管壁垒而陷入困境,商业模式难以持续。面对这一挑战,Also的底气或许正来自Rivian的品牌基因。Rivian在豪华感与户外场景的深耕,有望在高端微出行市场为Also开辟新路径。
分拆Also,不仅是Rivian战略聚焦的关键一步,更是其通过“做减法”集中资源攻坚核心业务的重要举措。随着Also的独立运营,Rivian得以更专注于全尺寸电动车的量产与迭代,而Also则获得了更灵活的决策空间。
分拆后,双方保持着紧密的协同关系。Rivian保留少数股权,创始人亲自坐镇Also董事会,未来或共享零售网络。而Also则可依托母公司的技术积淀,同时独立对接资本。这种“若即若离”的协同模式,既规避了大企业病,又保留了资源联动的可能。
如今的Also已从最初的秘密团队,发展成为拥有近70人的团队。首款车型——一款两轮单座智能交通工具即将揭开面纱。据TechCrunch报道,这款车型预计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正式亮相,前苹果设计师团队的参与让外界对其设计充满期待。
在Also的蓝图中,折叠电动滑板车、三轮物流车、轻便电动摩托等均在研发清单上。未来,这些产品将与Rivian的全尺寸电动车形成互补,共同构建“全场景电动出行”生态。随着Also的成长和首款产品的亮相,它能否如预期般革新城市短途出行,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