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汽车智能化新阶段:以技术融合与生态协同赢得未来之战

   时间:2025-07-17 14:04:1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智能化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核心考量因素,这一趋势显著推动了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发展。据行业观察,随着智能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功能的迅速普及,中国汽车智能化进程已跨越探索阶段,迈入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新纪元,其中“好用”与“好玩”成为用户的新需求。

智能化渗透率不断提升,特别是在电动车领域,智能化与电动化呈现出高度融合的趋势。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汽车时,智能化已成为重要的决策依据,这反映出市场需求正积极拉动汽车智能化的发展。用户关注点已从功能的有无转向功能的优劣,基础智驾功能(L2级别)已渗透至后半段大众市场,而创新用户则更追求高阶领航辅助驾驶带来的“好玩”体验。

技术层面,AI大模型、AI训练芯片及数据闭环能力的发展,促使单车FSD与车路云技术快速融合,成为自动驾驶的两大支柱。在此背景下,推进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拥有强大的跨界力量,如AI模型、互联网、通信等领域的单项能力,这些为汽车产业提供了新的支撑。

企业间跨界合作的新模式不断涌现,如车企与大型ICT企业联手开发智能驾驶方案,整车厂与头部软件企业共建汽车软件生态。同时,数据、算力、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正产生新的跨界需求,车企需积极探索与这些领域的融合路径,以实现“1+1>2”的竞争优势。

AI技术已成为智能化发展的新引擎,特别是在整车和零部件层面带来了全面变革。基于大模型技术,端到端自动驾驶成为主流,AI在人机交互、安全监测等环节也广泛应用,智能座舱因此获得了大量个性化应用。传统零部件如车灯、底盘、座椅在AI的加持下快速转型升级,例如,汽车大灯结合AI算法,已进化为具备娱乐交互功能的新型车载部件。

为了在全球AI时代立足,中国汽车产业需聚焦AI技术和数据,打造新的竞争力。这要求汽车企业加强模型应用和数据挖掘能力,解决模型应用不足和数据协同不充分的问题。在数据挖掘方面,车企需从战略、组织、制度、流程等维度提升数据管理能力,同时,AI时代的竞争力依赖于数据训练,必须解决数据汇聚和规模化问题。

智能化发展离不开数据、算力、路侧等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撑。构建大数据公共平台,降低单个企业研发成本,加速算法迭代;共建共享算力平台,降低企业算力建设成本,加快国产算力软硬件的适配;建设汽车智算基础设施,解决算力供给不充分的问题。构建低成本、广覆盖、集约化的路侧基础设施,通过复用现有设备,实现集约化建设和标准化引领,提升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在芯片和操作系统领域,中国汽车企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推动汽车芯片国产化,需降低对先进制程的依赖,提升成熟制程芯片的本土化与自主化水平。车用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根本之策,尽管自主操作系统装车率不足10%,但本土企业在关键领域的技术水平已与跨国企业相当,真正的挑战在于自主OS“上车难”。因此,构建商业和创新的可持续生态,成为智能化时代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开放合作是推动汽车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应开放共建汽车智能化标准和软件生态,实现不同系统和设备间的互联互通,打造开源生态,吸引更多开发者参与。车企应积极开展底层零部件领域的合作,尤其是在芯片、基础软件和智能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通过深度合作获取最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同时,车企应专注于打造差异化产品的功能和服务,基于用户反馈和数据分析,实现更优质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体验。

汽车智能化创新是一个长期且动态的过程,需要形成支持创新、保障安全、适应变化的规制。在国际化方面,智能网联汽车需面对更高的信息安全壁垒,探索多元化国际化发展路径,如裸车出口采用国外智驾方案、中外合资共研智驾方案等。

从“好用、好玩”到生态重构,汽车智能化正进入用户体验与产业价值重塑的关键阶段。唯有技术融合与生态协同,方能在这场进阶之战中打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时代深入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