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F6大数据研究院详尽分析了2025年第二季度汽车后市场的行情,揭示了该行业面临的多重挑战与新兴趋势。数据显示,上半年后市场产值及进厂维修台次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5%和4%,尤其在第二季度,各月表现均未达去年同期水平。
城市级别的维保需求差异显著。上半年,二线及以上城市的进厂维修台次同比下滑超过5%,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降幅则逐渐缩小,五线城市的市场需求相对稳定,同比降幅仅为1%。这一分化趋势反映了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汽车保有量的差异。
在具体业务方面,上半年各类业务均承受较大压力。特别是第二季度,轮胎、保养、维修、钣喷等业务的产值不仅同比下降,环比也呈现下滑态势。与此同时,美容和精品业务虽然环比有所增长,但同比依然下滑,显示出市场整体需求的疲软。
在汽车零部件销售方面,蓄电池、齿轮油、空调滤清器等部件的销量同比实现了1%-2%的小幅增长,而机油和自动变速箱油的销量则同比下滑超过5%。这一变化反映出,随着车辆养护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观念的转变,一些传统油品的需求正在收缩。
值得注意的是,刹车片、机油滤清器、火花塞等关键零部件在二季度遭遇了全区域的同步下滑。特别是在华北地区,所有监测品类的销量同比均出现下滑,显示出该地区汽车后市场的严峻形势。同时,不同城市级别的这些零部件也普遍陷入增长瓶颈,四线城市的承压情况尤为突出。
然而,在整体市场下滑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却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的产值及进厂台次均实现同比增长,而传统汽车则同比双双下滑7%。在主要新能源汽车品牌中,坦克的进厂台次同比增速高达109%,吉利、极氪、理想等品牌也紧随其后,增速均超过50%。新能源汽车的市占率在二季度已逼近10%,较去年同期提升了2.6个百分点。
2025年上半年,汽车后市场还受到了一系列政策动态的影响。以旧换新政策有效促进了汽车消费的增长,截至5月底,补贴申请量已达412万份。国家发改委表示,7月将下达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以保障政策的全年有序实施。同时,行业反内卷行动也在积极推进,多家车企和主机厂承诺缩短供应商账期、向经销商支付销售奖励及返利,以抵制内卷式竞争。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国充电桩数量已突破1400万,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同比增长55.8%,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也同比上升7.4%。这一基础设施的完善与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增长相辅相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商务部还发布了千镇万县新能源消费季活动的通知,旨在进一步优化新能源汽车的购买和使用环境,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