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1688展台前人头攒动。作为深耕产业带数字化的先锋,1688正引领着中小企业供应链转型的新风潮,为江苏纺织品、潮州陶瓷等特色产业带精准匹配供需,展现了中国产业升级的勃勃生机。
博览会如同一扇窗口,透视出中国产业生态的深刻变革。阿里巴巴、浪潮、联想等科技巨头,正以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和全球化战略为支点,掀起一场覆盖研发、生产、供应、销售、服务全链条的韧性革命,为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重塑优势。
在博览会的E4馆,一条隐形的“自主创新链”贯穿始终。浪潮集团的全栈云计算能力,为全球120多个国家提供安全可控的数字基础,守护着金融、政务等领域的数据安全。阿里巴巴的通义大模型则以更少的参数量实现了性能超越,1688平台更是串联起200万工厂,形成强大的数字供应链共同体,将小家电新品的研发周期大幅缩短。
希磁科技的车规级电流传感器,以0.1%的精度打破了日企垄断,装机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30%,光伏领域份额更是超过50%。武汉尚赛光电的高折纳米压印胶,则为国产28纳米芯片制造撕开了工艺缺口。这些“隐形冠军”企业,正以其深厚的硬科技实力,锻造着中国供应链的“钛合金骨骼”。
产业链协同的升级,从“单兵突进”转向“立体作战”。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展团犹如一台精密机器,科峰谐波减速器与华威科触觉传感器的精准咬合,展现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联想合肥“灯塔工厂”周边形成的4小时配套圈,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从打样到报关的全流程支持。施耐德无锡工厂的“零碳革命”,则通过能效管理系统带动了270家供应商减碳,展现了供应链企业的社会责任。
中国供应链的韧性进化,始终秉持全球化视野。TCL的“区域工业中心+卫星工厂”模式在波兰、墨西哥等地成功复制,本土化交付周期大幅缩短。九号公司的电动滑板车依托深圳研发+越南组装双枢纽,实现了北美市场占有率的逆势增长。中基惠通的智能关务系统打通了168国的清关链路,让中小外贸企业能够轻松“一键卖全球”。
本届链博会上,中国企业的供应链进化呈现出三重逻辑:技术上攻坚克难,确保供应链安全;生态上强化集群协作,提升整体竞争力;布局上深化全球融合,构建开放共赢的产业协作网络。这一模式不仅推动了中国产业的转型升级,更为全球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