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北部边境的满洲里,一座新兴的二手车出口基地正悄然成为中俄经贸合作的新亮点。近日,一对俄罗斯夫妇在该基地内仔细审视着一辆中国品牌的二手车,从引擎到内饰,无不体现出他们对这辆车的浓厚兴趣。在工作人员的详细解说和亲自试驾后,这样的跨境交易场景已逐渐成为基地的日常。
满洲里二手车出口基地自今年5月20日正式运营以来,已吸引了15家具备二手车出口资质的企业入驻。走进基地,宽敞明亮的展厅内,各式二手车整齐排列,中俄双语宣传横幅悬挂其间,彰显出国际化的氛围。基地不仅提供了车辆的过户、检验、展示、发运等一站式服务,还聚集了过户交易所、检测中心、物流公司、律师事务所等配套服务机构,极大地便利了企业操作和客户需求。
满洲里二手车基地负责人刘泽寰介绍,目前二手车出口主要通过三种模式进行:现场选车交易、中俄企业合作展厅销售以及线上订购。每天都有俄罗斯客户来到现场看车,而线上订单同样络绎不绝。这种多元化的交易模式不仅拓宽了市场渠道,也提升了交易效率。
基地内某汽车公司员工郭先生表示,集中展示多种品牌和价位的二手车,为客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客户可以一次性对比多个选择,大大提高了购车效率。而基地的宣传效应也吸引了更多潜在客户,进一步推动了二手车出口业务的增长。
据基地统计数据显示,自年初至6月底,满洲里已出口二手车约1600台,贸易额达到2.4亿元,远超去年下半年的总出口贸易额。这一显著增长得益于政策的调整和支持。今年2月,国家将二手车出口由试点制转为许可证制,赋予了地方更大的自主权。3月启动的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行动,则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车源保障。
作为中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满洲里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高效的通关服务,在全国二手车出口格局中脱颖而出。以运输车辆到莫斯科为例,从满洲里出发比经绥芬河可节省大量里程、运输成本和时间。同时,满洲里口岸实行的24小时货运通关及卡班运输模式,为企业提供了稳定高效的物流保障。
在政策红利与平台效能的共同推动下,满洲里二手车出口基地正加速形成集聚效应,展现出强劲的外贸活力。随着更多企业的入驻和订单的落地,这座边境城市正稳步驶入中俄民间经贸合作的快车道,成为中国汽车出口新业态的重要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