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宇宙中,天文学家们借助全球顶尖的射电望远镜,捕捉到了一颗前所未有的奇特恒星,这颗被命名为“宇宙独角兽”的天体,编号为CHIME J1634+44,它的发现彻底颠覆了科学家们对旋转死亡恒星及其周围环境的认知。
CHIME J1634+44不仅是最明亮的长周期射电暂现源(LPT),还拥有最强的偏振特性。它的辐射脉冲呈现出一种令人惊叹的规律性,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编排的乐章。更令人震惊的是,这颗天体的自转速度竟在持续加快,这是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此类现象。
艺术概念图中的CHIME J1634+44,以其独特的魅力闪耀在宇宙中,成为已知最明亮的LPT。它的爆发周期独特,既有14分钟(或841秒)的短周期,又存在一个长达4206秒(70分钟)的次级周期,这一周期恰好是短周期的五倍。科学家们推测,这可能暗示着一个双星系统的存在,其中一颗天体环绕着中子星运行。
然而,关于CHIME J1634+44的本质,科学界却存在着分歧。绿岸天文台的董丰秋团队认为,其核心是一颗中子星残骸,而荷兰射电天文研究所的桑妮·布洛特团队则更倾向于白矮星的解释。尽管双方意见不一,但都承认这颗LPT展现出的异常特性对现有天体物理理论构成了严峻挑战。
这次跨国合作的发现颇具戏剧性。一切始于一次学术访问,微引力透镜探测方法的倡导者武日科夫斯基教授提议开展波立联合研究项目。通过分析欧洲航天局盖亚太空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并结合地面观测进行验证,科学家们最终锁定了这颗神秘天体。维尔纽斯大学莫莱泰天文台的望远镜群在这场观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中子星和白矮星作为恒星生命终结后的产物,它们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充满了奥秘。当中子星或白矮星在双星系统中存在时,它们可能会因为伴星的影响而经历自转加速的过程。然而,随着它们的衰老,本应逐渐减速的自转速度却在CHIME J1634+44身上出现了反常的加速现象。
科学家们推测,CHIME J1634+44可能是一个由两个天体组成的紧密双星系统。当这两个天体相互绕转时,会释放出引力波,导致它们逐渐靠近。这一过程中,双星系统的轨道周期可能会缩短,这与之前观测到的白矮星双星系统轨道收缩现象相似。然而,CHIME J1634+44的射电暴发却呈现出100%的圆偏振特性,这在中子星或白矮星爆发的辐射中从未被观测到过。
CHIME J1634+44的射电脉冲总是成对出现,且仅在双星系统中的死亡恒星自转数周未爆发辐射后才会产生。这些脉冲对之间的间隔时间似乎遵循着某种精心编排的模式,蕴含着伴星触发白矮星发射射电波的关键机制信息。然而,就目前而言,科学家们仍面临着一个真正的天体物理学谜题。
CHIME J1634+44的发现不仅丰富了LPT的族群,更对现有的中子星和白矮星理论模型提出了严峻挑战。这意味着宇宙中可能还存在大量类似天体等待科学家们的进一步探索。这一发现无疑为射电天文学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激发了科学家们对宇宙深处未知领域的无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