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办的2025年第二十四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360集团的创始人周鸿祎就智能体的发展趋势、面临的安全挑战及其广泛应用前景发表了深刻见解。他指出,智能体技术正逐步从理论迈向实践,为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行各业都有可能因智能体的应用而焕然一新。
周鸿祎提到,智能体的发展路径上存在着“通用”与“专用”的争议。但从实际应用来看,专注于特定领域的智能体展现出更强的生命力。他解释说,通用智能体意味着能够广泛适用于各个领域,但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这种泛化能力还远远不足。相反,专业智能体已经在企业市场和生产场景中占据主流,即便是编程智能体,也需要通过持续的业务需求输入来培养专业技能。因此,智能体公司只有专注于特定领域,才能建立起自己的技术护城河。
他进一步指出,未来的智能体应该像“虚拟专家”一样,具备各自领域的专长。就像医生分科室、律师分领域一样,智能体也应该结合不同行业和业务领域,发展出独特的技能。例如,会计智能体、文员智能体、合同报审智能体等,这些简单而垂直的智能体能够快速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降低应用门槛。
中国在智能体发展方面拥有独特优势。周鸿祎强调,中国拥有全球最丰富的工业门类和应用场景,智能体技术正在各行各业中渗透,推动效率革命。他以360纳米AI的视频生成功能为例,只需输入一句话,纳米AI就能实现从剧本撰写、分镜设计到剪辑配音的全流程自动化,将原本需要数月的工作缩短至几十分钟内完成。
然而,智能体在释放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周鸿祎指出,智能体领域当前最需要警惕的三大风险包括:“幻觉”与错误输出、指令注入攻击门槛降低以及智能体黑客的出现。为应对这些挑战,360开发了安全专家智能体,将顶尖安全专家的攻防经验转化为算法模型,实现攻击的实时检测与防御。360还推出了“大模型卫士”,通过监控指令输入与输出内容,结合企业知识库降低“幻觉”风险,确保决策可追溯。
针对我国网络安全人才缺口达数十万人的现状,周鸿祎认为智能体是重要解决方案。他表示,一个单位只要有算力,就能部署多个安全智能体,相当于拥有多个“虚拟安全专家”,有效弥补人才短缺的问题。
周鸿祎还谈到了智能体的普及对人类角色的影响。他认为,这将推动人类角色的深刻转变。未来,每个人、每个团队都可能拥有由数十个甚至数百个智能体组成的数字团队。员工的工作将转变为定义、规划、管理和监督智能体,从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成为“超级个体”。他强调,这一转变要求人们提升表达能力和规划能力,以便更好地与智能体协作。
在智能体应用方面,360正在积极推动多项举措。一是实现安全领域全流程自动化防御,开发安全智能体团队替代人类专家实时处置威胁;二是用智能体改造浏览器,使其成为具备实时翻译、分析等能力的AI浏览器;三是用智能体改造搜索,从过去的搜索关键字转变为用户提出问题后,直接给出答案、方案和成果。
360即将发布中国首个智能体社区“纳米AI智能体社区”。该社区汇聚了超过5万个智能体,分别代表各个专业领域、行业以及业务场景中的数字专家。用户可以在这里寻找合适的智能体来协助工作。同时,纳米AI智能体社区还支持灵活整合资源,形成专属的“智能体协作小队”,高效满足用户需求。
周鸿祎表示,360还将推出“智能体工厂”,让没有编程经验、不懂代码技术的普通人也能轻松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专业智能体。他强调,2025年是“智能体元年”,未来两年将是技术落地的关键期。随着成本持续降低,智能体将走进更多行业。企业可以从简单场景入手,逐步积累经验,在智能体时代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