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海外媒体披露了一则关于奔驰汽车的重要调整:其A-Class两厢车的生产周期将被意外延长,预计将持续至2028年。这一决策与奔驰CEO康林松两年前提出的2025年底停产A-Class与B-Class MPV的计划大相径庭,显示出奔驰在电动化转型道路上的战略摇摆,凸显出其在转型过程中的深刻矛盾。
销量下滑对于奔驰而言,无疑是一记重击。然而,更令人担忧的是,为了挽救市场份额,奔驰不得不采取降价策略,尤其是其E级、C级等燃油车系列。尽管降价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奔驰的急切,但实际效果却未能如愿,反而可能进一步削弱了其品牌价值。
奔驰电动化转型的困境,部分归咎于其未能充分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产品开发。EQ系列,作为奔驰纯电车型的代表,被市场批评为豪华外表下的妥协之作,无论是续航里程还是智能化水平,均落后于国内竞争对手。以EQE为例,其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奔驰的本土化战略也显得力不从心,尽管康林松曾高调宣布在中国市场推出专属电动车计划,但至今除了上海车展的几款新车亮相外,后续动作鲜有进展。
在智能驾驶系统的研发上,奔驰同样面临挑战。尽管其宣布本土L2+智驾系统将在12个月内落地,但构建一个成熟可用的智能驾驶系统需要较长时间。与此同时,竞争对手如奥迪已经与华为合作,宝马也采用了Momenta的解决方案,而奔驰在技术上似乎已经落后于国产新势力,甚至可能连其主要竞争对手都难以超越。
奔驰延长A级车生产的决定,反映了传统汽车巨头在面临颠覆性变革时的集体焦虑。随着燃油车逐渐退场,电动车市场迅速崛起,奔驰在战略上的犹豫不决可能将其推向生存危机。尽管短期内,燃油车策略或许能为奔驰的财报带来一丝喘息,但当技术差距被竞争对手拉大时,奔驰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