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中国互联网大会的盛大开幕式中,360集团的创始人周鸿祎就智能体的发展轨迹、面临的安全挑战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分享了他的独到见解。他指出,智能体技术正逐渐从理论探索迈向实际应用,而中国凭借其在应用场景上的多样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周鸿祎强调,智能体的发展路径上存在着“通用”与“专用”的争议。然而,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专注于特定领域的智能体展现出了更强的生命力。他认为,目前的技术水平还不足以支持通用智能体在所有领域都具备广泛的分析能力。相反,专业智能体已经在企业市场和生产场景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即便是编程智能体,也需要通过持续的业务需求输入来培养专业技能。因此,智能体公司只有通过专注于特定领域,才能构建起自己的技术护城河。
展望未来,周鸿祎认为智能体应该像“虚拟专家”一样,各有所长。他比喻说,就像医生有各自的科室、律师有各自的专长领域一样,智能体也应该根据不同行业和业务领域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优势。例如,在企业应用中,会计智能体、文员智能体、合同审核智能体等简单而专业的智能体能够迅速解决实际问题,降低企业应用门槛。
中国在发展智能体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周鸿祎指出,中国拥有全球最为丰富的工业门类和应用场景,从工业制造到政务服务,从内容创作到网络安全,智能体正在渗透到各行各业,推动效率革命。他以360纳米AI的视频生成功能为例,只需输入一句话,纳米AI就能实现从剧本撰写、分镜设计到剪辑配音的全流程自动化,将原本需要数月的工作缩短至几十分钟内完成。
然而,智能体在释放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周鸿祎直言,当前智能体领域需要高度警惕三大风险:一是“幻觉”与错误输出,这可能在工业制造、政务处理等关键领域引发严重后果;二是指令注入攻击的门槛降低,普通人通过对话就能操纵智能体,对安全构成威胁;三是黑客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融入大模型,创造出“智能体黑客”,单个黑客就能操控数百个智能体发起攻击,颠覆网络攻防格局。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360推出了安全专家智能体,将顶尖安全专家的攻防经验转化为算法模型,实现攻击的实时检测和防御。360还开发了“大模型卫士”,通过监控指令的输入与输出内容,结合企业知识库降低“幻觉”风险,确保决策的可追溯性。
针对我国网络安全人才短缺的问题,周鸿祎认为智能体是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他指出,一个单位只要有算力,就能部署多个安全智能体,相当于拥有数十个“虚拟安全专家”,从而有效弥补人才缺口。
周鸿祎还探讨了智能体的普及对人类角色的影响。他认为,这将推动人类角色的深刻转变。未来,每个人、每个团队都可能拥有由数十个甚至数百个智能体组成的数字团队。员工的工作将转变为定义、规划、管理和监督智能体,从而从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在推动智能体应用方面,360采取了多项举措。首先,他们实现了安全领域的全流程自动化防御,开发了安全智能体团队来替代人类专家实时处置威胁。其次,他们用智能体改造了浏览器,使其具备了实时翻译、分析等功能,成为AI浏览器。最后,他们还用智能体改造了搜索,从过去的搜索关键字转变为用户提出问题后,直接给出答案、方案甚至成果。
周鸿祎宣布,360将推出中国首个智能体社区——纳米AI智能体社区。这个社区汇聚了超过5万个智能体,代表着各个专业领域、行业以及业务场景中的数字专家。用户可以在这里寻找合适的智能体来帮助自己完成工作。纳米AI智能体社区还支持灵活整合资源,用户可以将不同公司的智能体重新组队,形成专属于自己的“智能体协作小队”,让它们按照需求高效工作。
同时,360即将发布“智能体工厂”,使得没有编程经验、不懂代码技术的普通人也能轻松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专业智能体。周鸿祎表示,智能体工厂背后有80多款中国领先的大模型作为支撑,还有数百种为智能体打造的AI工具,可以大幅提升智能体的能力。
周鸿祎强调,2025年是“智能体元年”,未来两年将是技术落地的关键时期。他认为,随着成本的持续降低,智能体将走进更多行业。企业不必一开始就追求复杂的智能体,可以从会计、文员等简单场景入手,逐步积累经验,从而在智能体时代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