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DeepSeek使用率暴跌背后:AI赛道洗牌,技术与市场双重考验

   时间:2025-07-25 07:31:57 来源:黑噪音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DeepSeek,这匹曾在中国AI大模型领域异军突起的黑马,其命运轨迹在短短数月内经历了戏剧性的转折。春节期间,它以7.5%的使用率傲视群雄,多个平台上的数据均显示出其蓬勃的增长潜力。然而,时至今日,这份辉煌似乎已成过往云烟。

根据Semianalysis与Poe平台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DeepSeek的使用率已大幅下滑至3%,官网流量减少了近三成,Token调用流量也萎缩至16%。这一系列数据无疑给DeepSeek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DeepSeek的颓势,首先源于其模型的迭代滞后。年初,DeepSeek凭借R1模型在中文处理能力上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大量中文用户和开发者的青睐。然而,随着市场的期待逐渐升高,原计划在5月发布的R2模型却迟迟未能面世。这不仅让市场对DeepSeek的技术创新能力产生了质疑,更使得用户失去了持续使用的动力。

除了模型迭代的问题,DeepSeek还面临着硬件短缺和技术焦虑的双重挑战。据知情人士透露,DeepSeek团队一直在紧锣密鼓地推进R2模型的开发,但由于英伟达H20芯片的短缺,模型的训练效率和部署能力受到了严重限制。这不仅导致了R2模型的延期发布,更暴露了国产AI基础设施的脆弱性。

与此同时,市场环境的变化也给DeepSeek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DeepSeek陷入“更新难产”之际,竞争对手们却在全速前进。OpenAI的GPT-4o、谷歌的Gemini、Anthropic的Claude等模型纷纷推出新功能,抢夺用户注意力。尤其是GPT-4o的免费化策略,更是对所有中高端国产模型构成了降维打击。

DeepSeek在产品战略上的失衡也是导致其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DeepSeek在技术上有着不俗的表现,但在用户体验、插件生态、文档支持等方面却明显滞后。这使得DeepSeek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难以吸引和留住更多用户。

尽管有人对Semianalysis和Poe的数据提出质疑,认为其忽略了中国市场上各类分发渠道的真实活跃情况。但不可否认的是,DeepSeek用户活跃度的下滑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不少开发者反馈,DeepSeek在API调用与集成服务中的响应质量明显波动,部分用户已经开始迁移到其他平台。

DeepSeek的遭遇给中国AI行业敲响了警钟。在AI行业的爆发期,并非每家公司都能成功抓住机遇。技术、算力、运营、生态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才是决定一家公司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DeepSeek能否逆风翻盘,不仅取决于R2模型的上线速度,更取决于其能否真正打磨出一个足以吸引和留住用户的“体验闭环”。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