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白酒行业的科研与创新活动频繁,吸引了广泛关注。天津科技大学张翠英教授团队与国台数智酒业在国际知名期刊《Food Chemistry》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研究论文,探讨了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氨基酸模式的动态变化。该研究发现,氨基酸模式与核心微生物群落之间存在紧密关联,并成功构建了基于关键微生物和理化参数的氨基酸含量预测模型。这一成果不仅为理解高温大曲复杂发酵体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传统发酵食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策略,有望推动酿造产业的智能化和高质量发展。
在标准制定方面,全国酿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近日发布了关于筹建《黄酒质量要求》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组的通知,广泛征集工作组成员。这一举措标志着黄酒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正式拉开帷幕,有望进一步提升黄酒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
茅台集团则通过科研项目助力菌菇产业发展,其茅台学院“酒糟菌棒”项目成功利用茅台酒糟和高粱秸秆栽培了多种食用菌。该项目不仅降低了菌棒成本,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酒糟菌棒出菇后的废料可以制成生物有机肥,形成“酒糟—菌棒—废料—有机肥”的生态闭环。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提高了菌菇的产量和品质,还有助于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舍得酒业推出了新品万里露,这是一款草本露酒,采用双支礼盒装,无白砂糖、香精色素和防腐剂。该产品通过数字化提取“人参、陈皮、莲子、芡实”等天然草本成分,为消费者带来健康微醺的体验。
伊力特也推出了新品伊力粮仓酒,该酒依托帕米尔高原冰川雪水和独特的酿造工艺,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其包装设计简约轻奢,注重质感与轻奢感的结合,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在能源利用方面,劲牌南溪酒业成功并网用户侧储能项目,标志着宜宾首例川酒企业深度融合光伏发电与新型储能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正式投运。该项目不仅有助于节能减排,还提升了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
云南省地理标志企业联盟发布了《云南省地理标志名录》,其中鹤庆乾酒、云南红葡萄酒、庙坝白酒成功入选。这一举措有助于保护地方特色产品,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在江苏滨海,科味家年产30000KL精酿啤酒项目正式签约落户。该项目计划投资1.8亿元,建设高端精酿啤酒生产线,旨在推动本地食品饮料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在重庆,云酿啤酒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啤酒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预计8月下旬设备安装完毕,明年将完成3000吨啤酒的生产目标,将六大茶类与精酿啤酒结合,推向全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