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泰山盘道的壮丽景色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身影正稳健地攀登着——这是一台由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行者泰山”二代人形机器人。晨光中,它那银白色的外壳闪烁着金属光泽,四肢动作流畅,步伐稳健,仿佛一位真正的行者。
据公司董事长范永介绍,“行者泰山”二代展现了公司在腿足机器人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特别是在仿生机构、关节模组、驱动技术以及控制算法等方面,拥有众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这款产品不仅能在陡峭的台阶和碎石路面上自如行走,还能应对湿滑的岩壁,充分展示了其卓越的运动性能和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
近年来,山东省积极把握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发展机遇,大力推进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末,山东省内已有超过200家机器人上下游企业,全年营业收入接近300亿元,且近三年的复合增长率超过了15%。产业集群效应初显,创新资源不断汇聚。
为了进一步推动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山东省于6月发布了《山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该计划旨在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全省机器人制造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并培育出至少3家产值超过20亿元的领军企业。同时,计划还提出要建设覆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四大领域的创新中心和平台,以显著提升机器人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质效。
在山东各地,产业协同和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尤为显著。例如,在济南,当地正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机器人测试验证平台,以加快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布局。而在青岛,海尔家电已经能够为用户解决大部分家务,但仍有清洁、晾晒等家务需要专业机器人的参与。海尔机器人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战略总监丛大超表示,他们正以实验室技术突破为基础,以场景化商业闭环为目标,推动前沿AI技术的快速产业化。
济宁邹城市的珞石(山东)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家机器人产业链的链主企业,也在积极与电机、减速器、视觉传感器等多家企业合作,共同研发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和轮式双臂人形机器人,以在多场景中更好地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公司董事长庹华表示,他们既要强化底层核心技术,又要积极拥抱前沿技术,以实现“机器人+AI”在多场景、多行业的落地。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茂庆指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应用。在推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山东始终坚持应用牵引、协同创新的原则,将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推广应用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举措。在巩固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基础上,山东正加快向农业、矿业、医疗、安全、社会服务等领域延伸,不断挖掘和培育新型应用场景,持续扩大机器人的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