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地铁1号线凤凰岛站,一场关于低空经济的创新实践正在热烈展开。7月25日,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一架2吨级eVTOL无人机从狭小的场地内腾空而起,标志着海洋海岛运输的新模式测试正式启动。与此同时,一架载人直升机也在同地起飞,为“海上瞰青岛”旅游观光项目试运营拉开序幕。
这款2吨级纯电动全倾转eVTOL无人机,在仅15米×20米的起飞场地内,展现了其垂直起降的卓越能力。在之前的测试中,它已成功穿越山谷、跨越海域,仅需15分钟即可将数百公斤物资送达偏远海岛。此次测试不仅验证了其在城市狭窄场地的适用性,更为海岛物流运输提供了全新方案。
据蔚蓝空间飞行器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丁志超介绍,这款无人机能够覆盖青岛周边所有海岛,有望形成高效的海岛物流运输网络。其超大货舱、长续航能力和高速度,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为海岛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应急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次测试不仅聚焦于无人机本身,还涉及了通、导、监、气象等多重服务保障。青岛市气象台为测试提供了精准的气象数据及保障服务,通过激光测风雷达实时监测无人机起降点的山谷小气候,确保飞行任务在安全的气象条件下进行。这些服务不仅保障了测试的顺利进行,也为未来低空经济的广泛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凤凰岛站,低空经济的创新实践远不止于此。除了无人机运输测试,还有“海上瞰青岛”旅游观光项目、动力滑翔伞飞行常态化运营、无人机地铁保护区巡查等多种低空经营活动同步展开。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青岛市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完善与发展。
青岛地铁集团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积极探索多种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已梳理汇集各类场景242种,其中“轨道+低空”应用场景达56种。通过无人机清洗玻璃幕墙项目、低空文旅活动等实践,青岛地铁在提升城市运维效率、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青岛地铁还携手中国通号研发了青岛低空飞行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如同低空经济的“神经中枢”,实现了对全市低空空域和飞行器活动的全维度管理。这一创新举措为低空飞行器的安全有序飞行提供了坚实保障,有力推动了青岛市低空经济的智能化、规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