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工业机器人新形态探索:优艾智合副总裁谈适配实际任务的关键

   时间:2025-07-27 18:06:42 来源:时代周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人工智能领域,人形机器人的热度持续攀升,而工业机器人领域也正经历一场形态上的革新。在这场变革中,优艾智合作为专注于工业场景的机器人公司,正以其独特的路径探索具身智能的应用。

优艾智合自2017年成立以来,始终聚焦于高复杂度、高洁净等级的工厂环境,如半导体晶圆厂、新能源基地及3C制造车间等。该公司通过整合“移动+操作”的双重能力,打造了一系列移动操作型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已在台积电、中芯国际、华星光电等知名企业实现应用。

优艾智合副总裁关健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分享道,传统AGV(自动导引车)主要依赖预设路径运行,缺乏感知能力,而服务型机器人则主要应用于商用或办公场景,其安全性和精度要求远低于工业级标准。相比之下,优艾智合推出的移动操作机器人集成了机械臂、环境感知系统以及多模态信号识别能力,能够智能感知并分析周围环境,结合自主决策能力,完成复杂操作任务。

针对人形机器人在工业物流领域的应用潜力,关健表达了独到见解。他认为,尽管人形机器人备受瞩目,但工业应用的关键并不在于机器人的形态,而是其是否适配实际任务。优艾智合更倾向于使用“移动操作型机器人”这一概念,强调在不同细分场景中不断演化和适配。

在具身智能方面,优艾智合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成立了具身智能研究院,致力于探索人形或类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实现路径。关健指出,具身智能通过大规模仿真与环境交互训练,使机器人具备自主理解任务、生成控制策略的能力,从而减少对逐条编程的依赖。然而,工业场景对一致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远高于消费场景,因此优艾智合主张从工业实际出发,将具身智能的关键基因融入现有机器人体系。

优艾智合之所以聚焦于半导体、能源等领域,是基于长期项目迭代与现场验证的结果。关健表示,这些领域是在不断试错中逐步沉淀出来的专长行业解决方案,而非战略预设的结果。

移动操作机器人在晶圆厂中的应用,带来了生产力的显著升级。机器人能够实现微米级的精准操作,长时间保持稳定性,大幅降低了人工失误导致的误操作率。机器人集群基于统一系统互联互通,高效协作,同时避免了人类作为污染源对晶圆造成的污染。

关健还介绍了优艾智合提出的“一脑多态”控制架构,该架构区分了端侧与边侧,确保关键任务在机器人本地完成,而协同调度任务则部署在边缘服务器。这种结构实现了灵活协同,提高了机器人系统的整体效能。华为云盘古大模型作为底座平台,能够与“一脑多态”架构无缝衔接,构建跨行业、跨场景的智能执行能力。

在谈及轮式与足式机器人在工业巡检中的应用时,关健认为两者各有其独特适配区间。轮式机器人在铺装良好的厂区地面表现出色,而四足机器人则更适用于崎岖、非结构化地形。因此,在人工铺装良好的厂区内,轮式机器人依然是主流;而在厂区之外的自然环境中,四足机器人则更具优势。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