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讨论再度升温。这款被马斯克寄予厚望的产品,被视为特斯拉未来的关键支柱。然而,现实进展似乎并未如马斯克所愿那般顺利。
据知情人士透露,马斯克曾设定目标,在2025年内生产至少5000台Optimus机器人。然而,截至目前,特斯拉仅制造了数百台,距离目标相去甚远。这意味着特斯拉需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幅提升产能,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这一困境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英伟达AI领域的专家Jim Fan更是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他将当前机器人领域的一种现象比作迷你版“莫拉维克悖论”。Jim Fan指出,对人类而言难度极高的体操动作,机器人却能轻松完成,而像做饭、打扫这类看似简单的任务,机器人却难以胜任。
Jim Fan的这一观点揭示了当前机器人技术的一个关键问题:虽然机器人在某些特定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通用灵巧操作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这导致许多机器人虽然能够完成高难度的体操动作,但在面对复杂环境时却显得力不从心。
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据透露,特斯拉正在致力于解决机器人的手部技术问题,这是制造一款能够胜任多种任务的机器人所必须克服的难关。然而,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角度来看,要造出媲美人类双手的机械手都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特斯拉内部也面临着一些动荡。近期,Optimus工程主管Milan Kovac离职,这加剧了特斯拉在推进Optimus项目上的压力。同时,特斯拉还起诉了一家初创公司,指控其窃取商业机密以快速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灵巧手。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马斯克对Optimus的吹捧却从未停止。他曾表示,这款机器人最终可能超越特斯拉的电动车业务,并将公司估值推高至惊人的25万亿美元。然而,这一愿景似乎仍遥不可及。
在特斯拉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对于Optimus未来如何为特斯拉贡献收入的问题含糊其辞。他提到,到2030年,特斯拉每年能生产超过100万台Optimus,但这一数字能否实现仍充满不确定性。
尽管如此,特斯拉仍在押注其雄厚的工程师人才储备以及通过汽车工厂快速规模化制造Optimus的能力。特斯拉正试图在与众多竞争对手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将Optimus打造成一款能够走进千家万户、各行各业的革命性产品。
然而,现实总是比愿景更为复杂。特斯拉在推进Optimus项目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技术难题,还需要应对内部动荡和外部竞争。马斯克能否如愿以偿,将Optimus打造成特斯拉未来的关键支柱,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