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世博展览馆的WAIC 2025展会现场,一台名为远征A2-W的轮式人形机器人以其卓越的表现吸引了全球科技界的广泛关注。7月27日下午3时,这台机器人正在熟练地扫描快递条码、抓取包裹,并将它们准确分拣至不同区域,这一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据透露,这并非一场预先编排好的技术演示,而是智元机器人在真实工厂环境中连续3小时搬运800个周转箱且零失误的实战再现。这一成就标志着具身智能机器人正式迈入工业应用的新纪元。
智元机器人方面详细介绍称,远征A2-W之所以能从实验室无缝过渡到生产线并实现零失误,得益于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其核心优势在于内置的AI“大脑”,该系统通过多模态感知(包括双目视觉和激光雷达)以及启元大模型的支持,使得机器人能够实时识别障碍物并动态调整行进路径。例如,当有工作人员进入作业区时,它会主动发出提醒并灵活绕行,避免了传统AGV搬运车常见的停滞等待问题。这种自主决策能力让远征A2-W在非标准化场景中展现出了极强的适应能力。
在柔性操作方面,智元机器人也取得了显著进展。面对物流分拣中的诸多痛点,远征A2-W展示了其精细的操作能力。对于条码朝下的包裹,它能够自主翻面以确保扫码成功;在抓取不同尺寸的快递袋时,其五指灵巧手能够动态调整握力,有效避免物品损坏。这一固定轨迹柔性能力的突破,成功解决了物流行业长期以来小批量、多品类分拣的难题。
从工作效率来看,远征A2-W在实战场景中能够以40秒/箱的节奏连续搬运周转箱,虽然目前其效率仍略低于人工(30-35秒/箱),但得益于其24小时不间断作业的特性,其综合效能已达到人工的75%。智元机器人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将单箱搬运时间缩短至30秒,以实现完全替代人工的目标。
智元机器人方面还表示,随着商业化订单的激增,工业客户对投入产出比的严苛要求一度成为机器人落地的瓶颈。然而,近期取得了显著突破。据智元通用业务总裁王闯透露,机器人学习新任务的时间已从最初的3个月大幅缩短至2周。例如,在搬运前四种箱子时仍需单独训练,但从第五种箱子开始,机器人便能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自学完成。随着数据的不断积累,未来新任务的训练时间有望进一步缩短至几小时。
近期,智元机器人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在物流领域,德马科技已订购数十台精灵G1机器人用于仓储分拣;在汽车制造领域,某中部车企采购了数十台远征A2-W机器人,以替代高危搬运工种;在商业服务领域,中国移动更是斥资7800万元订购了200台远征A2机器人,部署于全国营业厅承担导览工作。
“我们的目标并非取代人类,而是解决招工难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危害健康的工作岗位。”王闯表示。当AI大模型仍在探索商业化路径时,具身机器人已经率先进入工厂“拧螺丝”。从快递分拣到汽车组装,从40秒搬运一个箱子到3小时零失误作业,这场始于工业场景的技术革命正以务实的姿态推开智能化世界的大门。
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报告指出,预计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万亿美元,其中工业与商业场景将占据超过90%的市场份额。这一预测无疑为智元机器人等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