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团队在月球建设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台月壤打砖机。这台设备能够利用聚光太阳能将月壤熔融成型,为在月球上利用本土资源进行建设提供了可能。据央视军事报道,这一创新成果有望引领月球基地建设的新纪元。
月壤打砖机的研发历程颇为曲折,历时约两年,经历了方案论证、产品研制和工艺迭代三大关键阶段。深空探测实验室未来技术院的工程师杨洪伦透露,这一系统,也被称为“月壤原位3D打印系统”,是由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它通过一个抛物面反射镜实现太阳能的高倍汇聚,利用光纤束传输能量,在末端产生超过3000倍的太阳能聚光比,聚焦太阳光至高温点,迅速融化月壤。
令人瞩目的是,月壤打砖机制成的月壤砖完全由原位月壤资源构成,无需添加任何外来材料。这些月壤砖不仅具备高强度和致密化的特点,还能满足月球上设备平台、路面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然而,杨洪伦也指出,在月球的高真空、低重力等极端环境下,仅凭月壤砖难以实现完整的月面人居结构建设。
他进一步解释,月壤砖主要承担舱体表面的防护功能,需要与其他建造方式,如刚性结构舱和柔性气囊舱相结合,才能完成月面房屋的建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科研团队计划分三步走:首先,进一步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完成月壤砖制造、建筑构件搭建、建筑物结构评估等一系列技术突破和全流程验证;其次,通过航天工程任务,在月面真实条件下验证月壤打砖机和建造作业的技术可行性;最后,研制可承受人居舱室气压的舱段,并与月壤打砖机、月面作业机器人协同工作,形成完整的月面建筑施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