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光伏业“反内卷”成效初显,行业拐点是否真的近在咫尺?

   时间:2025-07-28 23:52:31 来源:虎嗅APP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光伏行业近期似乎迎来了转机,自6月27日以来,光伏ETF的涨幅达到了13%,包括隆基绿能、通威股份、TCL中环在内的多家光伏巨头股价也纷纷上扬。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企业的上半年业绩报告仍显示亏损状态。

在资本市场和光伏业内,对于光伏行业走出低谷的预期再次升温。产业链的数据也为这一趋势提供了支撑,据Infolink统计,硅料和硅片的价格结束了下跌趋势,分别实现了20%和20.83%的回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关于光伏行业是否即将迎来拐点的讨论声四起。恰逢其时,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于2025年7月24日至25日在山西大同举办了一场研讨会,回顾了光伏行业2025年上半年的发展情况,并对下半年的形势进行了展望。

研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对2025年上半年我国光伏行业的发展总结为“步履维艰”。数据显示,上半年多晶硅产量为59.6万吨,同比下降43.8%;硅片产量为316GW,同比下降21.4%。尽管电池片、组件的产量增速保持在15%以下的正增长,但整体而言,制造端已经出现产量收缩的迹象。

价格方面,各环节主流型号产品的平均价格与近年来的最高点相比,跌幅显著,分别降低了88.3%、89.6%、80.8%、66.4%。如此大幅度的价格下跌,严重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使得行业内的困境愈发凸显。一季度,31家A股上市光伏主产业链企业的整体净亏损达到了125.8亿元,亏损幅度同比增加274.3%。

国内市场方面,表现相对亮眼。2025年上半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212.21GW,同比增长107%。然而,这一数据是在上半年抢装潮的背景下取得的,若没有抢装的支撑,国内市场的表现可能会更加平淡。光伏出口方面则呈现出喜忧参半的局面,硅片、电池片、组件的出口量分别同比下降7.5%、增长74.4%和下降2.82%,出口额也连续两年同比下降。

面对行业内的“内卷”现象,去产能和控产能成为势在必行之举。6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点名光伏组件的内卷式竞争,为行业变革吹响了号角。在大同研讨会上,多晶硅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严大洲表示,正在推进修订多晶硅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标准,旨在推动落后产能出清。

除了去产能,提升市场需求同样是破解内卷的关键所在。雅下水电工程的开工为行业提供了一个范例,其总投资额高达1.2万亿元,年均投资额800亿元,将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对光伏行业而言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在水电工程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光伏可以与水电实现互补,增加对光伏的需求。

国家层面也在积极布局,为光伏行业拓展市场空间。2025年6月,国家林草局、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三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光伏治沙规划 (2025-2030 年)》,规划到2030年新增光伏装机规模2.53亿千瓦。按照行业常规估算,这将带动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全产业链的需求增长。

与此同时,“光伏+”的多元化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在研讨会上,光伏+储能、光伏+制氢、光伏+零碳园区、光伏+绿色算力等被重点提及。自反内卷定调以来,光伏行业正在通过控制产能和拓展应用场景来提升需求。

尽管光伏行业尚未完全走出低谷,但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供需平衡点正越来越近。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